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极为关键且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不仅深刻影响着国家整体的安全格局,更是保障科研工作能够平稳、高效、有序开展的坚固基石。2025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北京医院组织召开2025年科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会,全院近400余名科研人员现场参与。会议由北京医院科研处张鹏俊处长、医务处陈浩处长、安全保卫处吴捷处长、科研处王蕾副处长、张弼、高强、史晓红担任主持。
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贾晓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新型诊断技术研究转化中心主任彭俊平教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赵墨元以及北京医院科研处张鹏俊处长、于玲玲副处长作大会讲座,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全院科技安全生产意识与能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北京医院张烜副院长在开场致辞中强调,科技生产安全是贯穿医院医教研全领域工作的生命红线,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临床工作者还是实验室工作者,都涉及科技生产安全。北京医院始终以“零容忍”态度筑牢生物安全防线、严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红线、恪守伦理准则,在国家级项目突破、成果转化倍增的重要环节中,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医院坚持以红色基因为底色,不断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让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在安全沃土中深耕细作。
讲座环节精彩纷呈。贾晓娟教授从宏观角度讲解了临床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要素,指出临床生物风险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意识和能力决定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科研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彭俊平教授通过具体的案例诠释了生物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强调生物安全绝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任务。赵墨元系统讲解了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与信息对外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亦强调只有守住生物安全底线,才能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张鹏俊处长通过介绍科研领域典型案例,揭示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与惩戒机制,倡导科研人员要以诚信为本,创新为魂。于玲玲副处长通过对临床研究日常监督检查的规范要求与案例分析,强调遵守研究规范是保证研究科学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基石。
在讨论环节,北京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临床生物样本管理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及检验科等多位资深科研人员围绕科研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地、科研和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差异、未来面对的风险、何种研究需要进行人类遗传资源备案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加强和巩固了此次大会的学习培训成效。
会后,参会人员通过线上平台参与科技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目涵盖实验室管理、人类遗传资源保护、科研诚信等模块。答题现场气氛热烈,再一次加深了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容易忽略问题的印象。
本次大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警示”“互动答疑”“实战考核”的全方位、多层次学习演练,实现了全院人员安全素养与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提升。展望未来,北京医院将持续加固科技安全生产的“防火墙”,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撰稿:科研处 侯文静 王蕾
摄影:宣传处 张靓
审校:科研处 张鹏俊
宣传处 孔竞 冯世领
主编:孔竞 监制:杜元太
编辑制作:宣传处 贺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