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多算账,少绑架。
这两周,京东和美团在外卖行业展开大战,你来我往,又是公告檄文,又是火锅喝酒,看得眼花缭乱。
,认为京东在自己腹地被美团闪购偷家,被迫在美团腹地外卖行业开辟新战场,这是一个商业战,却用了舆论战的打法,效果就是两边股价大跌,两败俱伤。
大佬揣着明白当糊涂,用户更是群情激愤,但明眼人知道这种打法不太对,因为有一个核心的问题:
没人愿意摊开讲。
这个核心问题就是:
骑手的待遇。
很多网友都认为,一方把骑手当兄弟,一方把骑手当冤种。
其实,好多年前就讨论过了:
这是外卖商业模式的问题,跟兄弟没什么关系。
回答一个问题就够了:
你愿意为外卖的人工成本付费多少?
人工成本有两块:
劳务费+用工费。
劳务费就是配送费,目前看,一单在3-4块。
刚好美团也在香港开业务了,香港骑手一单赚多少?
我看了下分享:
一单30块的运费,全部由买家承担。
而国外的话,我问了DeepSeek拿到的数据:
美国骑手一单可以赚10-15美元,其中包含5%的小费。
换回到国内:
消费者愿意为提高骑手待遇,多付一些配送费吗?
再来说第二部分,用工费。
按说要企业来承担,看个数据:
京东给骑手每年交的社保成本是4.4万,京东把个人部分也包了,所以比较高, 当然三四线肯定低一点,我们取个整一个骑手一年社保费用是4万。
两家主流平台外卖骑手一共有1500万,其中美团有100万名高频 稳定的骑手,按照比例换算一下全国有200万高频稳定骑手,如果网友不较真的话,兼职不稳定的骑手就不交社保了。
那一年的社保成本是:
800亿。
我们来看美团和饿了么一年的净利:
232亿+244亿=476亿。
都不够给核心骑手交社保的,如果把社保降一半,刚好够交社保,那么不赚钱的公司自然开不下去。
那这部分成本谁来承担,平台承担吗?平台和消费者一起承担吗?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消费者承担,给消费者涨价。
800亿的成本摊到每一单里,消费者答应吗?
所以有答案了:
不管是配送成本,还是用工成本,最终都要消费者愿意付费才行。
如果消费者愿意每单增加5-10块钱成本,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不愿意,外卖行业就不存在了。
当然,有人说,外卖没有也很好,这就没法聊了,说这种话的又不是骑手,也不一定是外卖的高频使用者。
现实是:
不可能啊。
为什么不可能?
因为消费者负担不起。
为什么消费者负担不起,而香港和欧美的消费者就负担得起?
这不就是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的问题,这不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源所在吗?
这跟为什么当下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一样的,接下来还用说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问题:
你的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你的经济活动建立在低成本的人工之上,外卖行业只能这么搞,否则大家都没得玩。
虽然成本打不平, 可是需求很旺盛,怎么办?
商业模式变通,全职改自雇,再加一些兼职。
这个模式能行得通,说明有关部门是认可的,因为可以带来1500万的就业,而且自雇是可以自己选择是否缴纳社保的。
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骑手自己缴纳社保。
很多人搞不懂,自雇是这种发展阶段折中权衡的用工模式,即保证了就业,又减少了成本,使得外卖行业可以跑下去,否则就没有这个行业了。
这不是你喊兄弟就能解决的:
某企业一次招10万名全职,相对于1500万,150分之一,没什么意义,而且它旗下也有百万兼职骑手,这个很多人好像不知道,为什么不一次性转成全职,因为根本搞不下来啊。
最后:
只能靠数以亿计消费者才能负担,需求上去了,消费者有钱了,人均月入2万了,还在乎每单多出5-10块吗,这事就解决了。
这不就是发达国家的情况吗?
根子在大家要有钱,现在的问题是:
一群人喊打喊杀,要把这个折中的商业模式给打没了,反而会导致更多人赚不到钱。
按照这种搞法,不只是外卖行业:
2亿人的灵活就业也不存在了。
希望这次大战,适可而止吧,现在已经两败俱伤了。
把问题交给时间,困难要在发展中解决的,而不是一味道德绑架。
我相信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都会慢慢改善的。
就这样。
接下来要救谁,不是房地产?
重磅会议在即,各种前瞻,各种信号,还有人喊出救楼市,不过最近两天密集的政策,看出点迹象:
要救的其实是它?
可以继续阅读:
10个朋友读过 趋势
500个点赞局势
阅读10万+ 深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