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我住的小城市里,参加过一个社区戏剧小组,认识了一位法国姐姐,苏菲。
她六十多岁,和蔼可亲,看到我朗读大段大段的法语剧本有困难,私下跟我约了几次,就是为了帮我对稿子,一面对还一面鼓励我:“你的法语已经非常好了,我们只是改得更完美一点。”
那两年疫情反反复复,常常我们排练的小教室就不能用了,开始还是轮流去每个人家里,后来就变成了固定去苏菲家排练。
倒不是因为她家的条件好,恰恰相反,她家是最小的,只有四十几平的小公寓,但我们喜欢去她家,一个人,既清静又自在。
有天,我们的老师招呼着大家一起去巴黎看她同学做的剧,大家都很开心,还约着早点去,先去喝一杯。
那天我到火车站,有人跑过来叫我,看了两秒,才认出是苏菲,化着淡妆,做了头发,穿着一件小香风上衣,有点旧但非常合身,一秒变贵妇。
现在小香风每个牌子都做,我没多想,到了剧院,苏菲把外套脱下来,才看到,她那件上衣,是真的香奈儿。
法国的社交,按照我们中国逻辑,大多时候都是“无效”的。比如戏剧小组,或一起打网球的圈子,几年下来大家都很熟,但没有人会刨根问底地去追究你的过去,搞清你的社会价值,看看是不是可以纵横联合做什么事。
所以,即使我知道苏菲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姐姐,但我也不知道,她究竟经历了什么,才穿着跟她的生活阶级严重不符合的香奈儿外衣。
有一天,老师临时改了排练的时间,苏菲突然给我打电话,原来她正开着车,在群里看信息的时候按错了,直接拨给了我。
可即使隔着汽车行驶的噪音,我能听出她的声音起伏不定,很有情绪。我问:“你怎么了,你还好吗?”,就这句最简单的话,一下子戳破了她的面具,她在电话里哭了起来。
她刚去医院看了她的前夫,恶性胰腺癌,她知道,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百感交集,才会失态。
她的前夫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家私人医院的院长,结婚32年,她一直在做全职主妇,养了三个孩子,全都事业有成,离婚是她提出来的,因为前夫睡了一个护士。
所有人都反对,理由都一样:“苏菲,做了一辈子的全职主妇,离了婚,你能干什么,你就完了!”,本着为她好的前提,前夫提出:“不要离婚,我搬出去,每月给你生活费,逢年过节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吃个饭。”
她知道,这并不是前夫在32年婚姻中唯一的背叛,在男少女多的医院里,那个小护士,甚至算不上饭后可以上桌的甜点,她只是觉得很厌倦,完什么完,这辈子还剩一小半,她只想为自己活几年。
她搬了出去,五十几岁的女人,没有工作经验,能找到的工作有限,在小学食堂清扫、帮人接送小孩,或者去市政府给难民教法语,这个工作她最喜欢,可每周只有八个小时,无法仅凭这个糊口。
离婚过程拉扯了好几年,三个孩子都成年了,她无法要求抚养费,根据法国法律,双方收入差距悬殊时,收入高的那方也应给低的一方支付赡养费,可雇不起律师的她,最后拿到的金额,并不多,每月几百欧元,一间海边度假的小公寓和一小笔现金。
她用现金买了现在的小房子,把海边度假的公寓租了出去,一个月有几百欧,但这样她等于有了两套房子,与社会福利彻底绝缘。
我问:“你当时为什么非要离婚呢?不离婚,让他搬出去,你的生活不是更舒适?为什么要选这条更艰苦的路呢?”
她说:“Lulu,这好像身体的某个地方烂掉了,你把它包起来,就可以视而不见吗?不可能的呀!离婚,就像是截肢,我变成了残疾,总好过让伤口烂下去,我会死。
和原来比起来,我的房子小,车子老,去不了五星酒店,买不了香奈儿的外衣……可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不是我呀!我现在想怎么就怎么,我愿意。”
那天我们说了一个小时,最后她特别真诚地跟我道歉,“占了你这么多时间,刚从医院出来,我真的是破防了,对不起,打扰你了。”
后来再见苏菲,我们两个人都默契地没有再提一句。我知道,对于苏菲,我只不过是走过路过的一个树洞而已,树洞没有资格介入她的人生,关心她的悲喜。
其实,在法国像苏菲这种离婚单身的中老年姐姐,很常见。譬如在我家的阿姨,61岁马上退休了,也是离婚一个人,日子能过,但也不宽裕。
可有次,我的车出了点问题,卢先生不在家,她让我去附近一间挺大的修车店找老板。去了之后我才发现,老板跟她一个姓,是她的前夫。
我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那么大的修车店,应该挺赚钱。她一面大力地擦灶台一面说:“他有钱是他的,我赚到的才是我的。现在我终于成功地把他从我的人生中,清理了出去,我开心还来不及。”
在法国26年了,我觉得法国女人最大的特点并不是浪漫、精致或者优雅,而是活得更加自我,既不“懂事”,更不“顾大局、识大体”,我行我素,并不会考虑后果,居安思危。
往好里说,她们是有独立精神,更加自我;往坏里说,她们是十二分自私,只看眼前,及时行乐。有些事情,人人都能看出下一步就是“深渊”,而法国人则会耸耸肩:“这是你自己的生活。”
很多人会说,这底气是国家福利给的,有福利给你托底,我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也并不是唯一的答案,比如无论我家阿姨还是苏菲,没有年幼孩子的单身女人,可以享受免税,但实打实地,并不能领到多少福利。
从小到大,我们亚洲人,尤其作为女孩子们总是不断地听到父母老师、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在反复说:“……你就完了……”,比如:考不好大学,你就完了;找不到工作,你就完了;结不了婚,你就完了;离了婚,你就完了……
我们的一生,时时刻刻都要为未来做好准备,不能任性,不能浪费,不能失败,必须要牢牢地把握人生走过路过的每一个抓得住的东西:男人、单位、存款……去建筑所谓“安全感”。
婚姻可能随时变故,工作可能随时裁员,存款可能随时贬值,孩子本来就有自己的人生啊,人生一世,我们只有自己!
我曾听过一个心理学家说:“真正的内在安全感,不是来源于对未来的掌控,而是源自一种深刻的自信,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过得去。”
所以,看着穿着香奈儿却开着小破车的苏菲,我并没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世事炎凉和辛酸,恰恰相反,在她这种简朴和坦然的怡然自得之间,我却看到了自尊和体面。
就像那天苏菲在电话里说的:“安全感并不是你银行里的存款数字,而是你相信,自己永远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其实,无论做了什么,都没有“完了”这回事儿,只要生命不息,人生就会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