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重点
苏国生:浸会大学最早期有教会背景,现在浸会大学是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其中一所,教会背景是最早期的,教会背景也影响着浸会大学的教育理念,比如我们非常强调全人教育的理念,也是香港所有高校第一所提出来的。
徐亦超: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科生,浸会大学的文史哲,包括传理,在香港都是很有特色的,从师资配备来说,国际性比较强,作为一个文科生,你可以接触到比较外延的咨询,国际化的信息。
徐亦超:全人教育是浸会大学的一大特色,比如我在学习之余,内地大学就是专注本身学习或学科能力这块,但浸会更加全面。
苏国生:每个学生的模式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浸会大学非常重视这个,作为大学来说,主要做的就是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同学自由选择。
苏国生:浸会大学的招生和内地统招不一样,因为统招在计划里,我们是在计划外,让同学多一个选择,今年我们招生的规模和去年差不多,全国31个省市招190个学生。
苏国生:现在基本上同学可以在我们浸会大学的网站上申请,直到6月1日截止,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按照不同的专业兴趣来报名,我们报名的基本要求是分数能够达到一本线以上。
徐亦超:面试是全英文、一对一的面试。教授就是很轻松的跟我聊天,但作为港校的面试,有很多东西是蕴藏在里面,一些时事,关注当年的大事,问你一些比较开放性的见解,这是港校面试比较有特色的。
苏国生:内地同学来到香港后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期,一些香港的家长也非常关心内地同学,我们就把他们配备起来,让内地同学跟香港的家庭一起,最主要的目的是让那个同学觉得在香港好象有个家的感觉。
徐亦超:亲善家庭这个计划很有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他们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新血液注入,现在这个团体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了。
徐亦超:我选择了普通话辩论队,去参加两岸三地的活动,首先因为香港电台每年有大专普通话辩论比赛,增强集体荣誉感。团队的记忆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在我来到香港之前我没有想到大学生活会这么多姿多彩。%苏国生:内地同学来到香港后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期,一些香港的家长也非常关心内地同学,我们就把他们配备起来,让内地同学跟香港的家庭一起,最主要的目的是让那个同学觉得在香港好象有个家的感觉。
苏国生:每个同学进入浸会大学,我们都会对他们做一个总体的评估,让他自己评价自己。我们学生事务处的老师会根据他们的评价提出一些要求,也会提供一些活动,比如他在公民意识上比较弱一点的,我们就会提供一些活动,让他到偏远地方做社工。
苏国生:最近一两年每年大概有四百多学生到海外去学习,除了这个方向,我们也邀请一些海外的学生来到香港,因为我们觉得互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苏国生:我们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一般找工作都要面试,我们指导中心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怎样准备,怎样写自己的履历,这是从学生事务的角度;从专业的角度,系里面也会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
苏国生: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些雇主来我们学校分享对浸会大学学生的观察。这几年,雇主大豆觉得浸会大学的学生比较全面发展。
苏国生:学生可以随意找到老师,基本不光老师,校长来找我,真的都很容易,我们都非常愿意见学生,事先约一下就可以见面,发电邮聊也可以。
苏国生:我自己觉得同学们这段时间一定是非常努力地准备高考,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希望同学最重要要按照你自己的兴趣来挑选你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
徐亦超: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他自己的路,但作为有志于报考港校的人,尤其报考浸会大学的人,我觉得你不要特别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什么,准备一些面试题,这不符合浸会大学的招生理念.
网易教育:苏老师,浸会大学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了,但对于今年的高考生来讲,浸会大学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吸引他们呢?
苏国生:浸会大学是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其中一所,教会背景是最早期的,教会背景也影响着浸会大学的教育理念,比如我们非常强调全人教育的理念,也是香港所有高校第一所提出来的,现在所有高校基本上都向全人教育的方向发展。
网易教育:您简单介绍了一下浸会大学的专业特色吗?
苏国生:浸会大学比较强的专业有文史哲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内地学生报名比较多的,除此之外还有中医药,最近在香港大学,特别是八所公立大学,有一个研究水平的评估,对所有大学做评估时也对不同专业的研究水平打了分,浸会大学的中医药专业在全香港是排第一的。
网易教育:才您简单介绍了一下浸会大学的特色,就有很多第一,包括亦超,其实是学新闻的,也算我的同行,有很多相关的东西可以探讨,亦超你是2010年从浸会大学毕业的,之前你在高中毕业时选择报考浸会大学,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呢?
徐亦超:因为我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科生,浸会大学的文史哲,包括传理,在香港都是很有特色的,从师资配备来说,国际性比较强,作为一个文科生,你要接触到比较外延的咨询,国际化的信息,这些都是香港院校的优势,中等规模的教研并重的大学,老师、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近的,所以我们当时综合考虑把浸会大学作为高考报考的目标。
网易教育:当时你很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吗?
徐亦超:其实也是不断摸索着,进入浸会大学以后方向会更加明晰化,跟同学和教授之间的交流也很多。
网易教育:其实我也是学文科的,上学时也学了新闻系,应该说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但浸会大学的新闻系应该很难考吧?
徐亦超:可能是因为申请人数比较多,所以有这个情况出现。
网易教育:我们想请亦超来聊聊,你报考浸会大学以后,这个学校的学习模式跟你之前的期待值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徐亦超:刚才苏教授一直提到“全人教育”,我反而不太想说学习模式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模式,但苏博士刚才说的全人教育确实是浸会大学的一大特色,比如我在学习之余,内地大学就是专注本身学习或学科能力这块,但浸会更加全面,对我个人来讲,学习之余我参加了学校的普通话辩论队,暑假时又报名参加了我们学校语言中心举办的暑期去意大利的游学,语言课程的游学团,本身对于浸会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我个人是获益良多的,整个教学模式,还有自己学习知识的模式跟内地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
网易教育:我觉得你是个挺能折腾的学生,上学时参加的活动很多。
苏国生:亦超说得很对,每个学生的模式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浸会大学非常重视这个,作为大学的角度,主要要做的就是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让同学自由选择,怎样选择,就要让他按照自己发展的方向来定,机会是最重要的。
徐亦超:因为浸会给我的平台很多。
网易教育:我们说回来今年高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会经常问浸会大学今年在全国招多少个名额,覆盖哪些地区?
苏国生:浸会大学的招生和内地统招不一样,因为统在计划里,我们是在计划外,让同学多一个选择,今年我们招生的规模和去年差不多,全国31个省市招190个学生,不像高考分配每个城市有多少名额,主要看不同省市申请的同学人数来定,最后我们还会通过面试来筛选,所以每个省市现在的名额不好定,总体加起来就是190个。
网易教育:我们知道北上广地区生源素质不错,但其实教育部也非常关注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浸会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
苏国生:我们也非常重视这方面,在内地比较偏远的地方条件比较缺乏,在香港也有一些非常有心的企业家捐了一些钱,让比较偏远的地方,他们指定一些城市,给他们提供奖学金,让同学们有机会来到香港,比如我刚刚从青海回来,那边有些学生被推荐,我们就去面试,名额不是太多,但起码我们能够尽量做一点,让他们有机会去香港学习,只要能够拿到全奖,他基本不用付什么钱,就能够在香港完成课程,去年我有去内蒙,都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希望让优秀的同学到香港学习。
网易教育:这是优秀大学的责任。
徐亦超:刚才苏博士说的,我有很多朋友也利用暑期的时间去贵州、青海等偏远地区支教,给小朋友上课,我作为学生的角度,因为我有很多同学被选中这个计划,他们也为边远地区的教育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网易教育:学生申请的时间段怎么样,需要哪些资料?
苏国生:现在基本上同学可以在我们浸会大学的网站上申请,直到6月1日截止,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按照不同的专业兴趣来报名,我们报名的基本要求是分数能够达到一本线以上,英语要求是110分,如果你要报工商管理专业的话,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120分,因为江苏省的分数跟其它省市不太一样,江苏省的话,英语的要求是90分,比如是工商管理的部分。
网易教育:苏老师说得很清楚,亦超还记得当初申请是什么过程吗?是独立完成吗?
徐亦超:是独立,首先可能是跟父母去了展销会,当年浸会在北京的点做展销会,跟其它的港校一起,也包括一些国际院校一起做展销会,自己是独立拿了表,因为它不占我们的高考志愿,是独立完成的,填完申请表交上去,大概在高考出分没有多久之后就完成面试。
网易教育:对你来讲这个过程还是比较简单,可以把控的?
徐亦超:算比较简单,因为那年正好也有世界杯,我记得特别清楚,浸会大学的录取通知是在世界杯决赛之后那一天,所以正好把我等待Offer焦虑的心情用一届球赛化解掉。
网易教育:苏老师,在今年咱们各专业的录取标准上是不是有一些区别呢?
苏国生:基本大体跟过去差不多,过去每个专业基本都面试,但今年开始,比如文学院,就不需要面试,主要考虑过去招的学生素质的表现,觉得基本不太需要面试,文学院采取联合招生的方式,先进入大学学习,再选择专业,反正是不针对专业的,所以入学时才会让同学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那时候才面试。
网易教育:亦超你还记不记得咱们面试时的情况,你紧张吗?
徐亦超:我还算好,因为是全英文嘛,一对一的面试,因为是以我为主,教授就是很轻松的跟我聊天,但作为港校的面试,有很多东西是蕴藏在里面,一些时事,关注当年的大事,问你一些比较开放性的见解,这是港校面试比较有特色的,因为我是立志从高中开始就想做新闻人,对这方面关注还是挺多的,剔除掉紧张情绪,跟教授聊得挺愉快的。
网易教育:面试时教授会问他相关专业的知识?
苏国生:基本很少,因为我们理解同学对这个专业的基本认识不是太多,他当然能够要对教授讲出他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哪个方面吸引他有兴趣来念,专业里的内容就不需要太担心,教授基本不会问,很多家长和同学经常会误解,我要怎么准备,把一些考题预先练习好再参加面试,我一般会告诉家长你不需要这样做,同学也不需要,主要是关心周围发生的问题,因为是全英语,要习惯用英语表达意见,表达时能够清楚、有信心,来表达你自己的想法,那就已经非常好了。
徐亦超:简单展示出你最好的一面,在你进入大学之前对你所报专业的认识肯定是有限的,如果考你一些专业问题反而会显得比较不公平,所以把你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教授就好。
网易教育:我们学校推出的亲善家庭计划,请苏老师再给我们解释一下。
苏国生:我理解,内地同学来到香港后需要经过一段适应期,一些香港的家长也非常关心内地同学,我们就把他们配备起来,让内地同学跟香港的家庭一起,家庭可以邀请一位同学去他们家吃饭,周末时带他们到现在香港不同的地方走一下,最重要的目的是让那个同学觉得在香港好象有个家的感觉。我们的亲善家庭也把内地的同学算作他们家庭的一分子,不单单在最早的时期,其实很多亲善家庭和同学在毕业后也还是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
徐亦超:这一点我确实挺感同身受的,因为我那个亲善家庭,领养我之前,我是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参与这个家庭的学生,他们家本身有两个孩子,周末可能会邀请我去他们家,包括在香港爬山,周末更好的活动,后来我们一直到两三年,包括现在都有联络,我下面的师弟师妹,学弟学妹们,亲善家庭自己也觉得这个计划很有意义,帮助我们新生,他们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新血液注入,最后我们这个团体发展得越来越壮大,现在我跟我的亲善家庭还有联络,微信什么的都会有。
网易教育:是每一个内地新生都有机会选择亲善家庭?
苏国生:都有。我们这个亲善家庭也是关系到浸会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每个亲善家庭都非常认同我们的理念,他们做的不单只是行政上跟你有联系,而是有爱心的表现,很关心他们,除了一般的学习,社交、生活,都会关心他们的需要,在香港亲善家庭要做这个事情不容易,因为香港地方很小,要多一个人在家里其实很不容易的,但他们还是愿意这样做,我觉得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网易教育:我们可以聊一下入学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学生在入学以后,第一个方面除了了解学校、香港的文化、生活,也要参加社团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方面可以请亦超谈谈你自己的经验。
徐亦超:我选择了普通话辩论队,去参加两岸三地的活动,首先因为香港电台每年有大专普通话辩论比赛,增强集体荣誉感,因为本身大家讲求的是团队合作,我记得我们那年当时比较有特色的,其它的社团,剧社,也有学生去拍剧,拍《切.格瓦拉》,最后去了尖沙咀文化中心公演,这种比较有特色的活动,因为浸会大学比较不同的一点,内地生作为一个圈子,但大家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接触不同背景的人会很多,可能原来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于辩论,或者原来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艺术天才,大家一块儿商量,现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跟所有队友们讨论辨题,去各地打比赛,团队的记忆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在我来到香港之前我没有想到大学生活会这么多姿多彩。
网易教育:这对个人掌控自己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徐亦超:对。
苏国生:每个同学进入浸会大学,我们都会对他们做一个总体的评估,让他自己评价自己,从全人教育的发展怎么看自己,每一个同学自己评估一下自己全人教育的方向,什么地方有缺陷,什么地方比较特殊,他自己大概有一个理解,我们学生事务处的老师会根据他们的情况提出一些要求,我们也会提供一些活动,比如他在公民意识上比较弱一点的,我们就会提供一些活动,让他到偏远地方做社工,让同学参与,他自己知道弱点之后也会参与,这是全人教育发展方面。
另外一方面,334以后,同学进入浸会大学第一年一般不需要选择专业,到了要选专业的时候他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怎样选,我们就提供一些学习导师,每个学院自己有学习和指导师,指导同学,帮助他们选择不同的专业,让他们对兴趣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有所选择,提供最好的指导,除了学习方面还有非学习方面,都希望对同学提供指导,这就是我们全人教育的方向。
徐亦超:最重要的其实是对新生心理上的支持,因为很多新生刚来香港回比较迷茫,浸会大学提供“导师”,对新生来说,可以说帮助是很显著的。
苏国生:基本上我到每个省市都讲很多刚才所讲的,我发觉很多家长,还不是我们的学生,他们问问题,就会问浸会大学怎样做到这方面呢?但如果你是曾经在浸会大学生活过的,比如亦超这样的学生,在我们浸会大学念过书的,很多家长的回忆是,刚才所讲的,听到题目的时候可能不会太了解,比如亲善家庭,但实际身处其中就会知道,我们花了很多资源,因为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而是要在很多方面有所发展,可能其它方面的发展对孩子、对同学的影响比他在课堂里学习的影响更大。
网易教育:除了给同学们提供的亲善家庭的机会,海外交流方面呢?亦超有没有参加过?
徐亦超:我很有幸的,大学第三年去了一整年美国,参加海外交换生的计划,去了两个学期。
网易教育:交换生是以一年为单位?
徐亦超:有一个学期的。
苏国生:比较多同学是去一个学期的,有一些同学基本上已经定了方向,希望长一段时间,会申请两个学期,最近一两年每年大概有四百多学生到海外去学习,除了这个方向,我们也邀请一些海外的学生来到香港,因为我们觉得互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我们到海外,还有就是海外学生到我们的校园里面,每年都有大概四百多海外的学生,不同国家、不同大学,跟我们的学生一起学习。
徐亦超:其实这方面我也挺幸运的,一方面我自己出去了一年,去了美国,另外一方面,我在香港的室友也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人,我既出去了,又享受了浸会大学的“引进来”,和不同国籍的室友有所接触,获益良多。
网易教育:申请出去是不是有比较高的要求呢?
苏国生:要求不高,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要求平均成绩达到2.5,就是B-,这是很低的,因为我们不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要求,主要是英语的能力,只要你英语达到某个水平,总体成绩不是我们最重要的考虑,所以门槛比较低,同学可以申请,一般就是每年11月到12月去申请,申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可以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支援,经过面试。
徐亦超:主要是国际学生事务处。
苏国生:面试以后会公布成绩,基本上国内事务处也会提供很多训练、帮助,让他们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还有一些过来人的身份,一些学长也可以跟他们分享,准备得好一点去海外学习。
网易教育:在交流的这段时间里他的费用还需要单独支出吗?
徐亦超:不用,是香港的学费,不需要美国那边,只需要生活费,但浸会也有一定的补助,资助我们在美国的生活。
网易教育:在你求学过程中,学校在就业方面会给什么建议和课程方面的规划吗?
苏国生:我们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一般找工作都要面试,我们指导中心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怎样准备,怎样写自己的履历,这是从学生事务的角度,从专业的角度,系里面也会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有些学院会邀请他们以前的毕业生到大学来,给他们做一些讲座,专业方向的选择,两方面的配合,系里面导师的配合还有学生事务处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徐亦超:刚才苏老师说到这一点,香港对于专业的门户之见实际是很浅的,很多跨行的专业,说你不是学这个专业,怎么进了这一行,好象咱们内地家长会说,你一定要选好专业,将来就做这一行,但香港的跨行专业,除非是你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人士,比如学法学或者医学的,其它的,大家跨行的现象非常普遍,可能你现在没有想清楚你从事什么行业,但没准儿在浸会读一读之后会更明确地找到你的方向,以后经过就业中心和系里的指导,会找到自己一条比较理想的路。
苏国生:亦超也是现身说法,讲到这个问题,你对很多家长老师讲,他可能不太理解,因为我念这个专业,将来就是要做这个工作,但在香港完全不一样,你选择的专业,将来你毕业四年之后,工作的环境、性质可能完全不一样。
徐亦超:完全做本行的可能不到三成。
苏国生:所以为什么大学里培训一个学生不单单重视专业知识,都重要,但他的全方位发展,他的表达能力、他的自信心,他怎样和群体一起工作,这方面对雇主来说,对员工的要求在这方面是更高的。
徐亦超:我们选课时文科生必须要选一门理科课,我当时选的中医,有人选天文,理科生也必须要接触社科和文献,选课方面浸会特别注重全人教育,文理兼修,每个方面的课都要修一些,所以有着重培养。
网易教育:我到浸会应该不行,因为我文科还行,但理科真的不懂。
苏国生:但基础应该是很快会掌握的。
徐亦超:对于文科生来说,比较受欢迎的理科课程是食疗养生,大家都比较有兴趣。
网易教育:刚才苏老师提到雇主评价,在这方面,浸会大学的毕业生在雇主方面的评价能不能具体给我们描述?
苏国生:从数据来说,我们每年都做一个毕业生的调查,过去的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超过90%都能够找到工作,有一些会继续进修,我们了解雇主的评语,因为每年都会有一些雇主来我们学校分享,一般的评价,对浸会大学学生的观察,他们是比较人性化,可能因为他在培养过程里非常重视他们的人际关系,老师跟同学的关系,所以对毕业生来说,雇主有这方面的评价。
还有就是觉得浸会大学的学生比较全面,全面发展。
网易教育:我觉得从亦超身上就可以看到亦超的综合素质很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网易教育:我最近刚从浙江出差回来,有考察过两所学校,跟网友分享一下,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地非常好的学校,但我发现第二所学校里师生的关系都是和谐轻松的,孩子和老师的互动是亲密的、平等的,但我们有时候会在其他地方看到学生在老师面前是惧怕权威的,所以我觉得可能他不太能完全发挥天性。
苏国生:在浸会大学没有惧怕权威这一说法。
徐亦超:专门有门课叫“批判性思考”,我们学过。
苏国生:学生可以随意找到老师,基本不光老师,校长来找我,真的都很容易,我们都非常愿意见学生,事先约一下就可以见面,发电邮聊也可以。
徐亦超:还有跟校长吃早餐的机会,都有,面对面反映学校建设上的问题,校政的问题,你最近的生活怎么样,气氛是相当轻松的。
网易教育:最后一段时间请二位给2015高考生在升学上提供一些你们的建议。
苏国生:我自己觉得同学们这段时间一定是非常努力地准备高考,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希望同学最重要要按照你自己的兴趣来挑选你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当然要按照自己的能力了,要配合起来,我相信能够对你将来自己的发展做最稳妥的准备。谢谢。
徐亦超: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他自己的路,但作为有志于报考港校的人,尤其报考浸会大学的人,我觉得你不要特别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什么,准备一些面试题,这不符合浸会大学的招生理念,从全方位提升方面,包括在面试的时候你跟教授的互动,他可能会问到你的问题,在问你之前你可能是完全想不到的,你在参加浸会大学面试的时候会想到,其实从面试的时候已经跟你日后的理念契合了,如果你在面试时和教授聊得很愉快,之后的选择平台是非常多的,给你的契机也是很多的,所以我觉得,有志于报浸会大学的同学们可以这样想,你的第一步是从你考前开始,但之后你还有很多路要走,而浸会大学在你未来的道路上会扮演提供多元化平台、帮助你走完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平台),现在即使我在就业时,我也受到了当时大学老师给我的影响,包括浸会,受用终生的影响,从面试一直往后,浸会大学一直在你旁边伴随着,作为浸会的校友,我也是由衷地希望母校有更好的生源,希望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适合自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