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已成为当下中国都市生话的高热话题。时代快速变迁,更加年轻的80后、90后家长尽管普遍受教育水平较高,但面对“互联网原住民”的新生代,也会遭遇与自己父辈们同样的养育困境。越来越多的家长陷入育儿焦虑,家庭矛盾凸显、亲子关系紧张、青少年心理问题严峻。
而一场疫情,也让很多父母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压力,促使其越来越常态化地思考和学习,怎么做一个更合格的家长。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标志着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家庭教育不再仅是家事,从此有法可依。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家庭教育都将迎来契机性的变化。
“鸡飞狗跳”背后,家庭教育症结在哪?
2021年5月22日,2021新东方家庭教育春季高峰论坛在厦门举行。本届高峰论坛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和新东方厦门学校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优秀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等近两千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论坛以“让爱育见未来”为主题,深度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的新变化、新挑战;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以及家校社合作对孩子发展的积极作用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2021新东方家庭教育春季高峰论坛)
“在后喻时代,父母要从权威者变成支持者,从守门员到慢慢变成教练,然后变成啦啦队,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就要走出你的观众席,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来找你,就已经很成功了。”谈及父母角色的转变,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表示。
当下家庭教育的典型问题是,家长过于看重成绩,而忽视了家庭“育人”的功能。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认为 ,家庭重视成绩而轻视育德,是很多教育问题的源头。
“现在在中国,只要家里还有一个没有完成高考的孩子,这个家往往鸡飞狗跳,基本不得安宁,除非这个孩子是天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表示。
家长陪写作业,便是“鸡飞狗跳”最生动的注解。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曾在发表于2018年的文章中引用一组调查数据:52.5%的中国家庭教育着重“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4.6%的家庭在“陪着孩子做功课”。
钱文忠认为,学校不能只教不育,家庭也不能只育不教,但学校应偏重于“教”,家庭应偏重于“育”。“教和育都重要,但是育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未来更具有决定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基本上就是作为老师的助理而存在,盯着孩子做作业,还要签字,第二天起来赶紧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妈妈们成为了老师的另一只手,成为下班以后的老师。”
对于家校关系的错位,多位专家表达了相似观点,沈奕斐认为,父母不能完全站在老师的立场,“你喜欢他,不是因为他成绩好,而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所以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给他情感支持。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表示:家庭是孩子安全的港湾。不管你的孩子怎样,你首先要接受孩子的现状,并且让他知道,哪怕他遇到世界上所有困难,回到家,父母依然能够理性温暖地接纳他。
在这场家庭教育论坛上,教育专家学者们围绕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相关议题,足足探讨了9个小时,剖析现状,分享理念和方法,但观众们仍感觉意犹未尽,因为对于家长们来说,家庭教育的问题太急迫也太庞杂了。对于主办方新东方而言,已连续举办了14届的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每年聚焦于不同主题,持续探讨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推动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求知若渴)
家庭教育应是家校社协同共育
“家庭教育,重点是家长要接受教育。”曾经把成绩最后一名的学生成功送进北大的王金战表示,中国家庭普遍面临教育焦虑,亟需权威机构站出来,传递正确的理念,引导家长们走出误区。
如何为家长提供专业、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其中,学校作为育人主体,承担着重要责任。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0条指出,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赋予了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合法性,之后出台的相关法规不但强化了教师的权利,而且强化了责任。
2021年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更是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的内容。
“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影响孩子发展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就是新时代教师的发展任务。”清华大学幼儿园园长晏红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未来教师发展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政策引导下,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加大了对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能力,并推出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
构建家庭教育共建网络和系统生态,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支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庭服务多元化发展。在政府推动下,学界、企业等多元力量正在参与到家庭教育的支撑服务中来。
“当前,大家都为孩子出现意外状况发愁、着急,但是由于机制体制的原因,找不到一个合作的点。”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表示,他所在的研究团队,正在为家校社更好地协同寻找政策工具、分析工具和理论范式,重点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构建数字化的协同育人体系。
“家校社共育,我认为这个‘社’应该包括所有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机构和部门,才能真正意义上把三者关系梳理好。”杨雄表示,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参与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和社区服务,弥补家校协同育人的缝隙。
助力家校社共育生态,新东方的探索与实践
新东方是最早关注并推动家庭教育事业的公司之一。俞敏洪表示,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成立,起源于他在为人父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教育的责任之重,他也发现,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怎么当父母。于是,本着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新东方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通过开展一系列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宣传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启发家长们站好教育最重要的一班岗。
经过14年发展,新东方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集学术研究、产品研发、对外传播、人才培育于一体的全方位家庭教育服务系统,搭建起家长、专家、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交流与推广平台,为更多主体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范例。
其中,学术研究是核心和基础。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组建了十余人的内部学术团队和百余人的外部专家库。学术团队和专家经常组织研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保证学术的严谨和与时俱进。
“新东方开展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在于学生基数大,而且师生之间关系较为平等,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也比较顺畅,能够收集到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心声,进而根据他们的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议题研究和产品开发。”业内人士表示。
基于专业团队的打磨,新东方在自主研发家庭教育课程之外,还出版数十种家庭教育书籍和报刊。如2021年4月出版的《孩子,我想成为更好的父母》丛书,即为不同年龄段子女的父母量身打造的育儿指南。
为普及家庭教育研究成果,新东方率先探索出家庭教育演讲师的培养选拔模式,培训、选拔了50余人的家庭教育演讲师团队,他们作为传播骨干,和知名专家携手,通过主题讲座、高峰论坛和新媒体矩阵相结合的传播模式,从不同层次覆盖家长群体。同时针对有需求的父母,提供个案咨询服务。
2008年至今,“家庭教育中国行”公益巡讲先后走进150多个城市的学校、社区、机关单位,举办了10000余场主题讲座,影响了百余万家庭。而前后14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则进一步为家庭教育专家、骨干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
(2018年,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国行走进襄阳市晨光小学)
在宣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新东方还致力于培育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为此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培训课程,由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授课,将理论培训、方法训练、个案分析、情景模拟、实战演练相结合,系统提升学员家庭教育指导的理念和能力。
截至2021年5月,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培训班已经开了106期,学员多数是一线教师。近些年来,参与其中的家长也逐步多了起来。
“越是有智慧的家长,越能将教育化于无形。原来总觉得自己的方法就够好了,但其实做家长这件事,学无止境。”一位母亲发来听课感言。
在社会各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父母有了教育者的自觉,也有了学习者的动力。也许,未来家长“持证上岗”,或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