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报志愿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报志愿的目的是为了报志愿而报志愿,还是为了孩子将来找个好工作,将来发展更好啊?”
6月7日,全国1078万考生即将步入高考的考场。日前,网易教育携手高考志愿规划师、青年人生导师张雪峰推出了“2021名师张雪峰解读新高考”系列直播。张雪峰重点就志愿填报和分析各院校优势专业等热门话题做出了解读。
截至今年,新高考改革已经探索了7年,先后有14个省份完成了试点工作,但新高考究竟“新”在哪里,许多家长和学生还了解的不够,而这恰恰是掌握志愿填报技巧的理论源头。
从“6选3”模式到“3+1+2”模式,从卷面分到等级赋分,这几项新举措实实在在改变了高考的生态:
比如“3+1+2”模式将一大批想要逃离物理学科的中等学生又拉了回来,有利于巩固未来理科人才的比例;比如通过等级赋分实现“高分很多、低分不低”,平衡了副科题难易程度对考生总成绩的影响,进一步体现了高考公平的原则。
具体到志愿填报的技巧,张雪峰分别就老高考、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新高考“专业+院校”三种模式作为详细分析。
1、 老高考模式
老高考的志愿填报遵循一个原则:以学校为导向,专业间服从调剂。在了解自己的本省排名后,张雪峰的建议是按如下比例填报:20%冲(目标位次>自身实际位次),40%稳(目标位次≈自身实际位次),40%保(目标位次<自身实际位次)。
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一分都没有浪费,才叫填了一个好的志愿。事实上,无论或冲或稳或保,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的价值,并不是由录取分数线决定,而要看专业本身的含金量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
比如“冲”和“稳”的部分,我们可以研究往年哪些专业是以最低分数线录取,争取做到“主动调剂”,再结合“同学院下的专业相关性”和“相关专业”这两种思路,填报那些自己有兴趣同时性价比较高的非热门专业。
再比如“保”的部分,“保”也不意味着可以任选专业,我们要弄清楚学校的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还是等级分差。所以填报志愿时务必详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
2、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
这一模式整体和老高考类似,但尤其要注意专业分组的问题。
通常来说,新高考的专业分组,是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调剂到与志愿完全不相干的专业,但分组之后,实际还是有一些需要考虑的特殊情况。
比如“必物+必化”的大分类之下,如果报考医学类专业失败,就有可能调剂到材料化工类专业,因为这两种专业都在“必物+必化”的分组中;更极端一些,计算机和中文这种明显文理属性不同的专业,也都在“必物+不限”的分组中。
所以我们在填报专业组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上述风险。
3、新高考“专业+院校”模式
目前有5个省份采用这种较为特殊的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不准调剂,并且填报志愿的数量很大。对此张雪峰给出了两个方法:锚定专业和锚定学校。
锚定专业,比如先选好6个专业,再根据省份选出16个学校,这样正好能完成96个志愿,锚定学校的原理类似,也就是先选学校,每所学校再各挑一些专业。
当然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弊端,锚定专业很可能与其他人在热门专业上撞车,此时我们仍然需要去寻找“相关专业”,而锚定学校因为专业选择比较分散,难免会选到就业前景不太好的专业。
从整体战略上讲,志愿填报一定是在城市、专业和学校三者之间找寻平衡,文理科的学生各有侧重:理科学生的填报应更重视专业本身,而文科学生应更重视城市和学校。
当然无论文理科,仔细研读各省的志愿填报书,包括摸清各学校的专业具体方向,这都是家长和学生在填报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在这些准备工作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如何区分优势专业。张雪峰就此给出了三条路径:
1、 从硕博点判断学校的优势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我们应该问两个问题:“学校的哪些专业有硕博点”、“哪些学校在我的意向专业上有硕博点”。录取分数线高却没有硕博点的专业,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反一些“双非”院校如果意向专业甚至有博士点,那这个专业就是该学校相对比较好的专业。
2、 从学校历史判断优势专业
中国大学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型:西迁、1952年院系大调整和上世纪90年代末的院系合并。中国的各所大学,几乎都经历过上述至少一个历史阶段,从校史变迁的角度出发,能够发现一所学校的哪些专业比较强。
3、 从软实力判断学校优势专业
软实力当然指的是师资力量,老师才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一所学校有个别长江学者或者两院院士,那这个学校就非常厉害,而学校的优势专业一定是长江学者和院士所在的那个专业。这些资料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都能查到。
当然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前提下,志愿填报仍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硕博点的专业,也可能就业环境不理想;比如没有211/985大学某些细分专业没有硕士点,但大类很好,这就仍然可以作为选择;另外文科生其实完全可以填报理工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尤其是工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那些专业。
通过张雪峰干货满满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志愿填报是一个“锚定原则+灵活运用+细致钻研”的复杂工程:在这场全国超过1000万人参与的大博弈中,我们只有在研读资料的基础上,有技巧有针对性的进行志愿填报,才能避免内卷并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