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教授
“我爱瑜伽”系列是由曲美家居和张永和先生携手推出的全新家具系列作品并于3月25日首次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非常建筑泛设计展,吸引了包括设计界、艺术界和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4月26日,曲美家居“生活不设限”,曲美家居X非常建筑张永和“我爱瑜伽”新品上市巡展暨“我爱瑜伽千姿百态”生活真人秀启动在曲美家居亚运村店举行,标志着“我爱瑜伽”系列的正式上线,二者此次合作旨在通过企业和设计师的联手,对现代家具设计的进行反思并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优秀的家具设计作品不再只停留于简单的概念或展品,而是成为用户家中摸得着、用得上的家具产品。
曲木引领的家居新革命
此次“我爱瑜伽”系列采用曲木为材料,张永和表示自己本身就对弯曲木一直很感兴趣,他对四五十年代的家具有着特别的兴趣,而弯曲木刚好是40年代形成的。他经常会研究自己家里的曲木家具并陶醉其中,这种对家具的喜爱是张永和做家具最根本的原因。
曲木是一种材料,代表着弯曲的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说,它带来的是一次跨时代的革命,使得家具设计从传统进入了所谓的现代。弯曲木不仅价格较低,同时在空间里灵动自如,既有动感又十分舒展,这样的特点使家具随性、简洁而大方,“我爱瑜伽”瑜伽系列产品正是利用了曲木的这种特点展现出灵活自由的特点,让使用者感到轻松而舒适。
曲木的打磨和定型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一根筷子能够被折断却不能被“拔”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把纤维的横向压力变成纵向压力。同样的,当弯曲木被一片一片地粘在一起时,其不同的层次变成了错力,同时胶合的水平决定了它的弹性,增强了它的承载力;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每一个加工面所承载的压力都应该均匀,一旦不均匀椅子就会开裂,这些要求的满足自然离不开制作者丰富的经验。
曲美家居在发展中不断对其工艺进行探讨,技术不断进步,曲美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瑞海对集团的技术水平充满信心,“我们干了20多年的弯曲木,中国做弯曲木还真没有人敢说比我强”,同时他表示,“张老师给了曲美20多年传统工艺的新生,燃起了我对家具的热爱,因此我非常感谢他。”
曲美家居的对弯曲木制作的自信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曲美二十七八年的经历中,每一年销量最高的产品都是以弯曲木为材料的,而他们也相信,此次“我爱瑜伽”系列产品也能经过市场的检验并创造新的市场奇迹。
“不设限”的生活方式
张永和在设计这套家具作品时始终秉持着“不设限”的原则,他认为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没有了绝对的限定,更多的是融合与交汇,因此他在产品中所展现的是放松、自由的特点,不仅对于产品的风格不设限制,产品的用途也同样没有限制,它可以是椅子、茶几等等,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展示出现代人随性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在设计生涯中对所有家具的设计态度。
这种设计态度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张永和个人的经历,他受父亲的影响很早就接触国外文化,同时也阅读过中国的经典,作为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建筑系主任,他更是接触过世界各个领域的不同文化,这一切都为“我爱瑜伽”提供了跨文化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无法为他的作品贴上诸如意大利、美式风格等任何标签,它纯粹作为独立的作品而存在,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家具设计的无限可能。
此次“我爱瑜伽”系列也寄托着曲美家具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新探索,用更多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追求,他们希望满足使用者千变万化的需求,在千姿百态的空间和使用者中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实现他们的生活理想。
张永和认为,设计不能仅限于满足感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完成我们对自己内在生活理想的追求,“一件好的家具设计可以作为人表达内心情感和愿望的载体,所以‘我爱瑜伽’设计的开放性非常高,可塑性也非常强,我认为这是未来生活趋势的一个方向。”
找寻失落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张永和始终认同和赞赏的。张永和希望设计界能够重拾失落的工匠精神,他特别提到两个词——“意匠”和“艺匠”,前者指带有想法的人,后者指有艺术造诣的工匠。他认为艺匠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工作,而是属于一个团队。
在这次和曲美家居的合作中,张永和对赵瑞海及曲美家居表现出的工匠精神大加赞赏,“赵总是一位真正的匠人,最关键的技术挑战都是他解决的,他的团队很有经验,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的产品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作为匠人积累的经验”。
曲美家居国人生活研究院院长殷智贤是此次张永和与赵瑞海合作的“媒人”,在她看来,张永和不只是非常有思想的设计师、学者,而是具有启发性的设计导师,而赵瑞海在家居行业近30年的“沉浸”后,他的匠人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的,二者的合作能够将“想法”与“技术”相结合,必然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谈及此次与张永和的成功合作,赵瑞海笑言:“这些家具有舒展也有动感,价钱也不贵,我相信他们一定是未来15年新的销售冠军。这次只是我们与张老师合作的开始,抓住张老师这样一个‘活宝’,我们怎能轻易放手。”
张永和访谈语录
我在设计这套家具作品时始终秉持着“不设限”的原则,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没有了绝对的限定,更多的是融合与交汇,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展示出现代人随性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在设计生涯中对所有家具的设计态度。
“设计不能仅限于满足感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完成我们对自己内在生活理想的追求,一件好的家具设计可以作为人表达内心情感和愿望的载体,所以‘我爱瑜伽’设计的开放性非常高,可塑性也非常强,我认为这是未来生活趋势的一个方向。”
我希望设计界能够重拾失落的工匠精神,当下存在“意匠”和“艺匠”,前者指带有想法的人,后者指有艺术造诣的工匠。我认为艺匠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工作,而是属于一个团队。
“赵总是一位真正的匠人,最关键的技术挑战都是他解决的,他的团队很有经验,积累了很多知识,最终的产品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作为匠人积累的经验”。
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更多设计作品
垂直玻璃宅
Vertical Glass House
垂直玻璃宅,作为一个高密度当代城市住宅原型,探讨建筑垂直相度上的透明性,同时批判了现代主义的水平透明概念。一方面,垂直玻璃宅是精神的:它的墙体是封闭的,楼板和屋顶是透明的,于是向天与地开放,将居住者置于其间,创造出个人的静思空间。另一方面它是物质的:视觉上,垂直透明性使现代住宅中所需的设备、管线、和家具,包括楼梯,叠加成一个可见的家居系统;垂直玻璃宅成为对“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理念的又一种阐释。
主持设计:张永和
项目负责:白璐
项目团队:李相廷,蔡峰,刘小娣等
客户: 上海西岸开发有限公司
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
设计时间: 2013年4月至11月
建成时间: 2013年12月
建筑面积:175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
桥 馆
Museum Bridge
博物馆-桥是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规划建设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将作为聚落中的基础设施—一座桥来使用。设计中,桥被看作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街道的延续,而博物馆既是桥的组成元素又是两岸城市肌理的联系;因此在策略上,博物馆-桥是两个独立建筑物的相加又构成一个整体; 同时具有稳重的博物馆和拱起的薄拱桥两种品质。因此,博物馆-桥是一栋即轻又重的建筑,是博物馆和桥特性的并置。
主持设计:张永和
项目负责:刘鲁滨
项目团队:吴瑕、梁小宁、郭庆民、冯博、刘向晖等
客户: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地点:四川大邑县安仁镇
设计时间:2009年-2010年
建成时间:2012年
建筑面积:2692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
上海企业联合馆
The Shanghai Corporate Pavilion Design
上海企业联合馆是一个自由、流动的空间,它不只是由墙围合界定形成的,而更是由密集的技术网络立方体包裹而成。在这个立方体中,LED塑料管与喷雾系统可以依照电脑程序的控制,不断改变建筑的外观。不过,企业联合馆的建筑设计并不是“为技术而技术”。首先,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复杂的技术和外观变化,在视觉上向人们传达上海企业联合馆的精神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梦想,技术不仅凝结着丰富的想象力,还象征了上海工业与工业精神;其次,我们还希望通过技术来探究和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新型塑料材料的使用,以及太阳能和雨水的采集。
主持设计:张永和
项目负责:臧峰
项目团队:刘鲁滨、沈海恩、王兆铭、王宽、仇玉骙、梁小宁、王琳、吴瑕、邓鸿辉、陈冠楠等
合作设计:总装备部设计研究总院
客户: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
设计时间:2008年-2009年
建成时间:2010年
建筑面积:4949平方米
结构形式:巨型钢框架结构
60 椅
Chair 60
“60椅”是中国1950至70年代最常用、最普通的一把椅子的“翻译”。60指的是1960。过去的那把椅子是木制的,而“60椅”是用2mm厚的角钢焊接而成,因此有一个凸面反映出原木椅的形态,另一个凹面则显示了钢材的特有逻辑。凹凸两侧不同的颜色进一步强化了“60椅”的两重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件家具的再设计寻找中国近现代设计的传统。
主持设计:张永和, 鲁力佳
项目团队:Lu Bai, 邢大伟
设计时间:2013年8月
完成时间: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