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态度,诗酒慰平生。大家好,我是程万松!
我们理解的理学家,可能是谨言慎行,一丝不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极其自律的人。但北宋理学家邵雍有一首饮酒诗,却给我们展现了理学家的另一面。
一片两片雪纷纷,三杯五杯酒醺醺。
此时情状不可论,直疑天地才絪纭。
屋外下着雪,一片两片从天而降,纷纷落下,把大地都给盖上了。而邵雍坐在屋里饮酒小酌,喝到三五杯的时候,渐渐有了醉意。此时的感受是最妙不可言的,那感觉,彷佛天地尚处在混沌未开时的样子。
你看,理学家所讲的饮酒感受,和道家的肆意汪洋,明显是不一样的,追求的是一种平和之感,混沌之美。
其实这首诗所写的,就是邵雍的日常生活。《宋史》记载说,邵雍有个生活习惯,喜欢在白天焚香安坐,到了下午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要喝上三四杯酒,一直是浅斟慢饮的节奏,感觉快要醉了,就停下来,仔细回味微醺的感觉。有时候来了兴致,还会即兴赋诗一首。就比如这一首,便是他微醺时候所写。
而且,邵雍写过很多饮酒诗,肚松都非常喜欢,尤其是那几句,“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用普世的视角来看,他在倡导一种快乐饮酒、理性饮酒的睿享生活方式。用名士的视角来看,他在思考饮酒与悟道之间的关系。首先他不反对饮酒,而且自己也是一个深度酒民,每天都要喝上三四杯,因为他在通过饮酒来感受一种“神全”的精神状态。但他又反对喝醉,对庄子的“醉着神全”提出反思,认为人喝醉的时候,形象是极其丑陋的,也一定是形神分离的。
所以他在另一首饮酒诗中这样写道:
尧夫喜饮酒,饮酒喜全真。
不喜成酩酊,只喜成微醺。
微醺景何似,襟怀如初春。
初春景何似,天地才絪纭。
不知身是人,不知人是身。
只知身与人,与天都未分。
邵雍的这些诗,都在进行一种反思,那就是我们该如何看待饮酒的问题。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为了防止过量饮酒带来的种种祸患,制定了一整套进退有序的礼仪制度,来规范大家不要饮酒过量,不要饮酒坏事,但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荒惑败乱莫如酒。而邵雍则认为,我们既不能谈酒色变,也不能饮酒无度,这事儿关键看你自己,能不能把控好适量饮酒的这个量,那就是以“饮之和”为度,以“全其真”为美。
当然,邵雍饮酒,这在北宋理学家的群体中,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而且即使到了南宋时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老夫子,也是一位好酒之人,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好酒却不沉湎于酒,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