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春写实电影《我们都是坏孩子》近期爆红网络,被称为史上最具争议的青春片。电影讲述了六个性格迥异的90后艺高女生叛逆疯狂的青春岁月。而谈到这部电影,80后编剧袁琴表示,自己创作时一度非常苦恼。
袁琴是出了名的气质才女。导演张洋说,她这个人高中时代是《那些年》里的沈佳宜,大学时代是《致青春》里的阮莞,都特别主流,就是那种聪明美貌又成绩优异的乖乖女,跟我想表达的群体完全对立,我就是想用她的主流和“非主流”碰撞一下。
而编剧袁琴则表示,“当新锐导演张洋找到我,要我写一部90后残酷青春题材电影的时候,一开始我很头疼,因为我连夜店都没去过。但好在有几个人物原型,我跟学舞蹈的90后曼玲生活了一段时间,每天就像她的影子,去她要去的地方,见她要见的人。我第一次去了夜店,看她们怎么疯,怎么玩。她们聚会玩得最多的就是真心话大冒险,用她们的话说,玩得很开,很具有代表性。所以我在电影里也多次用到,是她们的典型生活状态。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期间我们的观点发生了严重的对撞,曼玲每天都在给我 上课 ,批判80后观点的过时。有一次我们还吵起来了,她说我们就是要坏!我就笑了,说坏不过是你们假装成人的标志,叛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拥有青春时,应当好好爱自己。”
袁琴说,“一个月以后,我像《逃离德黑南》一样离开了她们的世界。一路我心里堵得慌,我知道我说服不了她们,而她们也说服不了我。我对自己说,你的对立面永远有着你所不知道的力量,哪怕是狗血的。就在那时,我确立了这部电影的定位:脑残。我跟导演张洋说,我想让观众和我一样心堵,一样想骂街,你要是拍成那样就对了。可堵完了,骂完了,还能正确去看待,去思考,那就更好了。后来有人在微博上说: 这是大快人心的一部电影,感谢编剧袁琴和导演张洋,你们把拥有的资源完成了一部影射各种出来混的那一群小众女生,观后让我把一些人一一对号舒服地入座,其实我觉得这电影的真实就在于这题材和编剧,太好了真的很写实。 ”
袁琴还提到,“有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特意问我,说看了你的《坏孩子》很惊奇,你根本没经历过那种生活,是基于什么样的初衷让你写出了那样的人物?在我印象中你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人根本都不感兴趣啊。我说因为我受刺激了,现实永远比想像更可怕。《坏孩子》里展现的小众女生的真实青春虽然 坏 得极致,但也只是冰山一角。她们的青春,就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残酷青春,必须喜剧。其实我在电影里最 脑残 的设计就是那个黑社会大哥,按漫画风格写的人物,让你觉得他似乎是存在于现实中,又好像根本就不存在。就如同他最后被抓,也是 脑残式 的,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剧中每一个人物,无论是子怡、迅仔、蕾蕾、Angela还是Baby,都在为自己的 坏 埋单。但我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此,我坚持写了小艾和花美男。其实这两个人物恰恰是虚构的,是按照主流的价值观来写的。花美男一开始很懦弱,因为每一个让人丧气的爱情里,都会有一个懦弱的男人。但曾经懦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勇敢,所以花美男最后勇敢了一次,替小艾挡了刀。在这两个人物身上,让人看到的是希望。在我看来,任何故事都可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珍惜自己,什么时候都不迟。”
电影经典台词:
·我听说,人突然长大的一瞬间是各式各样的,时间和空间之间有一层胎衣,无数的人在无数不同的位置穿透了它,降生到他们最初不愿面对的、最现实的世界,最后,成为了差不多的人。
·那些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
·我们不是不喜欢上学,只是不喜欢上课。如果没有老师,学校会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第一次,真的会很痛哦。
·爱情只是一瞬间。就像海边的烟花,看上去很美,可转眼就没有了。
·我就是想他妈的知道你到底要什么?是要胸大的,还是屁股翘的?要舌头灵活的,还是腰有劲的?你是要淑女,还是御姐,还是萝莉?我都可以为你找来,省得你自己辛辛苦苦地去泡,还泡不到。
·那些小小的坏,不过是我们装作成人的标志。
·我们的优点是知错能改,我们的缺点是永远不觉得自己错了。
·如果当年网吧老板,坚持让我们出示身份证才进门;调酒师在给别人调花哨的鸡尾酒时,给我们一杯果汁;门口烟摊能把我们拦在柜台前面,说未成年人禁止吸烟;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责任感还有那么一点点,现在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