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省国资驰援长信科技 芜湖铁元13.9亿元执掌控股权)
■本报记者 黄 群
10月27日,国内高端手机全面屏模组和高端车载中控屏龙头企业长信科技发布公告,经安徽省国资委批准,长信科技大股东和一致行动人拟将近12%的股权转让给芜湖铁元,转让价为停牌前收盘价。大股东也将5%股权的48个月表决权等委托给芜湖铁元。
资料显示,芜湖铁元是由央企、省企和市企共同设立,股东是安徽投资集团、芜湖建投、招商局资本旗下的三支基金。交易完成后,芜湖铁元将拥有长信科技近17%的表决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新疆润丰变更为安徽省国资委下属安徽投资集团,正式进入国资序列。
“这绝对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一位接近当地国资部门的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国资的入驻,让长信科技管理层持股平台即控股股东新疆润丰面临的股权质押风险得到彻底化解。与此同时,省投(安徽投资集团)也拥有了自己第一家控股上市公司。”
13.9亿元战略入主长信科技
长信科技成立于2000年,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公司一直沿着轻薄型触控全贴合产业思路,逐渐形成了从导电玻璃、触控玻璃、镀膜、减薄加工到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再到触控显示一体化全贴合、显示模组和盖板玻璃全贴合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涉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公司在ITO导电玻璃版块、高端减薄版块、中大尺寸车载中控版块、中小尺寸全面屏模组版块均居于行业前列。客户群体包含京东方、天马、中电熊猫、华星光电夏普、LG、JDI、A公司、T公司等国内、国际知名客户。
长信科技10月8日突发停牌公告称,安徽省国资委下属公司拟大比例战略入股长信科技,目前该下属公司已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新疆润丰及德普特投资达成战略入股意向,而本次战略入股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一段等待期后,10月27日长信科技正式宣布,公司控股股东新疆润丰和德普特投资已于10月25日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根据这两份《协议》,新疆润丰和德普特投资将其合计持有的长信科技27149.7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1.81%)全部转让给芜湖铁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芜湖铁元“),交易价格为5.12元/股,交易总价为13.9亿元;同时,新疆润丰拟将其所持有长信科技11494.39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5%)所涉及的表决权、提案权等相应股东权利委托给芜湖铁元行使。
上述股权和表决权委托完成后,芜湖铁元持有长信科技27149.77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1.81%,并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由此,铁元投资合计可支配长信科技16.81%的表决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铁元投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安徽投资集团。
据悉,本次股份转让事项已经获得安徽省国资委核准,且已经取得其出具的批文,长信科技股票10月29日上午开市起复牌。
省投打造首家控股上市平台
芜湖铁元于2018年10月22日成立,注册资本14.1亿元,正是为上述收购而设立的SPV公司,安徽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姚卫东任法人代表。
据《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芜湖铁元直接持股的股东方有三个,分别是安徽铁路基金公司持股70.82%,芜湖产业投资基金持股15%,深圳国协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4.18%。这三个股东的背景是,安徽投资集团通过安徽铁路投资间接持有安徽铁路基金42.37%股权,芜湖产业投资基金实际控制人系芜湖市国资委,而深圳国协股权投资基金隶属于招商局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从省国资到地市国资,又有央企的加入,可谓是强强联合。要知道,长信科技是芜湖当地非常知名的企业,不找个好婆家,当地国资也不愿意。”上述人士说。
官网显示,安徽投资集团于1998年6月份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由原安徽省建设投资公司、安徽省农业投资公司和安徽省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合并组建而成,2011年6月份和2014年10月份,先后与上海裕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安徽实业总公司重组。安徽投资集团是安徽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承担着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工业产业升级等重要战略任务。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亿元,截至2017年底,资产总额近1400亿元,旗下有全资子公司14家,控股子公司13家,参股子公司80余家,主要分布在安徽、上海、深圳等地。
此次代表安徽投资集团持股的安徽铁路基金在2013年3月份成立,2016年8月份改制为安徽省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亿元,目前持有安徽省上市公司国祯环保12.93%股份、安凯客车17.57%股份以及九华旅游14.70%股份。
一位接近安徽投资集团的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省投的战略发展有两翼,一个是金融,另一个是投资。一直以来,公司都希望能自己培育一家上市公司,但旗下的产业这些年并没能做大做强。本次通过积极协助长信科技大股东解除债务危机、确保优质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安全的契机,既给了省投完成夙愿的机会,又实现了与优秀的民营企业强强联合。”
长信科技10月29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1月份-9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5亿元,同比下降18.65%,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增长32.93%。公司称,公司各业务板块产能释放充分,7月份开始公司业绩加快增长,经营指标持续向好;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内部管理架构的优化和成本管控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