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奥 时浩
由于A股上市的要求相对严格,审核通过的难度较大,而港股在相关要求上较为宽松,对于急需大量资金发展的内地医药企业而言,选择赴港上市成为了融资的重要途径。
根据恒生行业分类,目前港股医疗保健大类下可细分为医疗保健设备、药品及生物技术两大子行业。其中生物科技公司自2018年港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以来逐年增加,目前港交所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地。
数据显示,截止8月18日,2021年共有68只港股新股上市,而其中医药行业公司达到18只,占比超过25%。按行业划分,wind资料显示,截止2021年7月,港股医疗保健业公司市值合计已超过3.7万亿港元,占比港股46万亿港币的总市值接近8%,而年初这一比重仅有6%。
从目前新增的18家医药企业来看,共有10家公司市值超过百亿港元规模,昭衍新药、和黄医药、医渡科技位列前三名,对应市值590.20亿、544.82亿、276.73亿。
在盈利方面,以腾盛博药、诺辉健康为首,共有8家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合计占新上市公司比重44%。此外,若考虑8月20日、24日正式登陆港交所的心玮医疗和先瑞达医疗,那么在今年新上市的医药企业中,将有半数处于未盈利状态。
募资额方面,18家公司合计获得462.93亿港元资金,均值25.72亿,其中昭衍新药以62.92亿港元上市实际募资额位居第一,曾于新三板挂牌的医学会议公司麦迪卫康(8930万)、拥有云南白药背景的医疗保健品推广商健倍苗苗(1060万)获得募资仅有千万港元级别。
以总市值角度考量,在港上市的180家医疗保健行业中,截止8月18日共有13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港元(排名14的信达生物997.64亿),较2020年初的7家实现翻倍。目前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市值前10大公司分别是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京东健康、百济神州、复星医药、康龙化成、阿里健康、翰森制药、泰格医药、石药集团,Top10市值门槛为1454亿港元。此外,信达生物、平安好医生等企业在年内市值同样一度超过千亿级别。
按细分产业划分,10家公司中大部分来源于创新药和其相关领域。百济神州、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是国内创新药龙头,而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4家则以CXO业务为主要经营;前10家中仅有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依托电商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
股价表现上,剔除年内新上市的股票,2021年1月4日-8月18日,共有13只医药股票实现翻倍,其中现代牙科因业绩反转扭亏为盈,预计2021上半年度盈利2.3-2.45亿元,其当前股价较2020年末1.42港元/股增长近6倍;开拓药业则凭借新冠治疗药物普克鲁胺在临床上的优异表现,实现股价超5增长,根据资料显示,该技术领先于默沙东的RNA聚合酶抑制剂Molnupiravir、罗氏的RNA聚合酶抑制剂AT-527和辉瑞的3CL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两个月左右,若三期临床进展顺利,将获得FDA正式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值排名前10的港股企业中,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年内股价均遭腰斩,跌幅分别达到53.43%、48.30%,一方面来说,相比于技术含量更高、资金壁垒性更强的创新药和CXO等公司,以医药电商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本质上更像是其本身电商业务的延伸而非医药企业,另一方面,其所属互联网医疗行业在政策在网络政策监管趋严背景下同样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即使是比两家公司更具医疗气质的平安好医生,其股价年内跌幅同样超过25%。
医药板块红利有多久
香港是全球最便宜的股票交易市场,被誉为股市投资的“价值洼地”。
作为拥有100余年发展历史的金融市场,香港股市是全球最有效率、最公平、最成熟的证券市场之一,汇聚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2500余家上市公司。投资风格上,由于香港股市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机构和个人所占比例约为7:3),且机构有半数来源于英美等国家的海外资金,其偏好风格大多重视长期价值,此外,同A股相比,估值方面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明显偏低,存在极大发展空间。
在新兴市场不断发展背景下,更成熟的环境、更宽松的政策不断吸引国内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医药企业正是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板块。
1.基本面:三大因素促进医药公司发展
2020年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总额7.32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位,预计2030年行业规模将增长到17.66万亿水平,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医药企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而在基金持仓方面,2021年2季度,公募基金持续重仓超配医药行业,全基金重仓仓位为13.00%,较一季度略微增长0.72%。
基本面来看,造成国内医药公司快速发展,通过谋求上市募资扩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医疗健康需求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我国拥有2.6亿60岁及以上人口,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9亿,而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提速,2010-2020年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4.63个百分点,两项数据相比此前上升幅度分别提高2.51%、2.72%。与之相对的,2018年以来我国新生婴儿呈现下降趋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1.3 ,处在较低水平。
在人口结构转型成为社会发展重要趋势下,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70%下滑至2020年的不足65%,而这一趋势或将成为今后数年我国的基本国情,养老负担的加重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医疗消费需求。
第二,政策端改革有望使行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巨头。不同于国内其他进入成熟期的产业,医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细分赛道众多,且相当部分的企业均处在成长早期。对比欧美市场,我国医药行业当前集中度较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了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另外,在自主创新方面,以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的创新药为代表领域,我国在相关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
为解决相关问题,近年来国家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量采购等政策,以诱导淘汰赛的方式加速推动医药资产兼并,这使得很多拥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具备了成为未来真正意义上龙头的潜质和可能性。
第三,突发的新冠疫情加速了重塑行业格局的步伐。以疫苗为例,在此之前,全球疫苗巨头地位相对稳固,而辉瑞凭借新冠疫苗产品实现了华丽逆袭,在此前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报告中,辉瑞依靠新冠疫苗业务实现了34.62亿美元营收,并预计该业务有望在全年为其带来超260亿美元收入,而在2020年,公司疫苗业务收入合计规模仅在65.75亿美元水平。国内市场上,防疫设备需求暴增更是造就了英科医疗近60倍营收增长的商业神话。
加速洗牌的产业结构让医药企业想要谋求发展,不得不从传统的稳定经营思维转向激进的商业扩长模式,资金的缺口进一步推动了医疗公司上市融资的步伐。
医药优质赛道解析
创新药:创新药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双十定律的说法,即一款研发成功的创新药,通常需要耗时十年时间,耗资十亿美金。尽管开发难度大,但创新仍然是推动产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纵观全球药品市场,创新药以近7成的规模比重占据万亿美元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国内方面,受大量曾在国际创新药企工作的中高层研发人员回国创业驱动影响,2005年左右起国内创新药快速发展,在经历10年的研发周期以及2016年后CDE持续加快药物审评审批节奏情况下,中国创新药市场近年逐渐进入加速阶段。
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创新药从1137亿美元增长至1400亿美元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5.3%,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预测,2021年我国相关市场将达到1467亿美元。随着最早一批创新药密集进入上市申请,相关药品也从临床正式走向市场,这其中或将诞生下一个中国版的基因泰克。
CXO(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CXO是创新药的伴生产业,由于创新药研发周期长,制药企业为控制成本、降低风险,产生了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需求,按产业流程分类,CXO包括研发外包的CRO和生产外包的CMO/CDMO,而就行业趋势而言,CDMO依靠能提供从工艺流程到商业化的完整业务构成,已成为发展最具前景的产业。
目前我国CDMO行业处于成长期,2019年小分子CDMO市场规模437亿元,大分子CDMO则刚刚起步,当前规模为76亿元,两项增速均高于全球水平。趋势上,由于成本优势明显,目前全球CDMO正逐渐向国内转移,且随着创新药企业竞争加剧,其推陈出新的频率增高同样有助于医药外包行业实现升级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