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心46楼的会议室墙上,挂着许多摩根大通集团在中国展业的老照片,其中一张颇为引人注目,它记录了1973年时任大通银行主席大卫·洛克菲勒的中国之行,并与时任总理周恩来进行会面。回国后,大卫·洛克菲勒在《纽约时报》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对外开放的广泛程度以及全世界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解读和回应,必将对许多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4年5月,作为第一批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由上海信托和摩根资产管理共同组建的上投摩根基金正式开业。
2020年4月,中国对公募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正式取消,摩根资产管理随即宣布已与上海国际信托达成商业共识,拟收购上投摩根基金股权至100%。
2023年初,这场股权变动终于尘埃落定,摩根资产管理获得证监会批准,完成了对上投摩根的全资控股,摩根基金的品牌名称也正式变更为“摩根资产管理”,以便全球运营模式更好地赋能中国业务的发展。同年11月,摩根资产管理中国乔迁新址,搬入上海中心与摩根大通集团在上海的其他机构团聚,开启新征程。
可以说,摩根资产管理见证了中国资管行业对外开放的完整历程,也打造了一个全球资管公司在中国本土成功运作20年的样本。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总经理王琼慧女士,她于2008年加入摩根资产管理,2016-2021年间兼任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WFOE)总经理和法人代表,2023年起担任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摩根资产管理的新一任中国掌门人。
“我常和同事们说,因为我们是摩根大通,所以我们有一个使命——让世界看见中国,让中国看见世界。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影响力去讲好中国故事,向海外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也希望更多发挥摩根大通的全球视野和资产配置能力,致力于为本土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王琼慧表示。
探索“摩根中国新模式”
回顾过去一年,王琼慧认为,公司最大的变化是进行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向交融,在融合摩根高标准的同时坚持本地化,探索“摩根中国新模式”。
国际化方面,随着摩根资产管理完成对上投摩根基金的全资控股,股权变更正式完成,公司在过去一年逐渐融入摩根全球运营平台,不仅将品牌更名为“摩根资产管理”,将全体员工迁入上海中心,而且在投资研究、技术支持环境、产品布局、公司文化等领域全面沟通,深度融入摩根大通集团。
“以我们的产业研究为例,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优秀企业探索出海,参与国际竞争,海外市场业务扩展的跟踪的难度在加大,但摩根资产管理的全球布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欧洲、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最新动态。方便交流和分享对于全球不同地区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的看法,以汽车行业为例,有外资品牌在中国销售,也有中国品牌出海,彼此的交流分享,有助于整车和产业链的观点的修正。”王琼慧举例道,“我们虽然身处中国,但是视野是全球的。”
在全面融入摩根大通集团的同时,集团也给予了摩根基金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尊重本土团队在投研、营销、客户服务、产品等方面的自主判断。
今年5月下旬,摩根大通资产及财富管理部CEO 欧朵思女士(Mary Erdoes)和领导团队近20人一同来上海,与本地团队充分交流。“全球领导团队问我们最多的问题是,‘可以帮什么?’,并且公开表示‘本地团队会借鉴摩根大通全球经验,来决定最适合中国市场和投资者的方案。” 欧朵思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市场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在这方面,股东方给予了本地团队充分的信任和认可。”
“我们致力于成为最本地化的外资公募,同时也是最国际化的本地基金公司。”王琼慧表示。
发挥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在逐渐融入摩根大通集团后,摩根资产管理在今年上半年成果斐然。
今年2月,首批10只中证A50ETF正式获批,其中摩根基金为首批十家管理人中唯一一家外资公募基金,也成为首批公告完成募集的基金公司,战略意义十足。
自上市以来,摩根中证A50 ETF的规模大幅增长,万得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的资产规模近40亿元,在10只同类产品排名前二。在规模增长的背后,是大量的投教沟通与中证A50指数普及。另外借鉴海外经验,摩根资产管理在产品设计上颇具特色,为产品特别设计了季度强制分红条款,倡导长期投资理念,获得市场关注和投资者的认可,被称为“会分红的A50”。
“值得我们高兴的是,因为摩根大通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我们发行中证A50ETF,得到海外媒体持续关注和追踪报道。我们希望利用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影响力去讲好中国故事,向海外传递一个正面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王琼慧表示。
未来,王琼慧也希望能更多发挥摩根大通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公司的QDII和基金互认产品线非常齐全,覆盖全球美国、欧洲、日本、新兴市场、亚太等主要市场的不同资产类别,将致力于为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客户提供跨市场、跨行业、跨主题、跨资产类别的一站式全球配置解决方案。
比如,王琼慧特别提到了主动ETF的创新发展机遇。她指出,海外ETF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主动管理一直以来根植摩根大通血脉。
主动ETF有高灵活性、高透明度、高流动性、较低费率,以及主动超额收益、主动风险管理、专业投研团队等优势,能够体现公司主动管理价值。王琼慧表示:“未来公司也会借鉴集团在主动ETF领域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主动ETF的产品探索,致力于将海外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主动ETF经验带给境内市场。”
力争打造最受尊敬的资产管理机构
对于未来公司的战略定位,王琼慧表示,她希望摩根基金成为一家最受尊敬的资产管理机构,而“受尊敬”有三重含义,一是受尊敬的业绩,二是受尊敬的品牌,三是受尊敬的雇主。
首先,作为资产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优异的业绩表现。因此,王琼慧认为,摩根资产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专注于成为“最佳”,而非“最大”,因为一旦将成为规模“最大”作为目标,就很难带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来管理客户资产,进而达到强劲的投资表现。
在王琼慧看来,研究是投资的大脑,为了提供更好的投资业绩,摩根资产管理要立志做最好的买方研究。因此,公司鼓励研究员职业化,在研究领域长期深耕发展,为公司投资组合持续创造价值。以摩根资产管理海外为例,研究团队中不乏有15年甚至20年以上研究经验的人才,资深研究人员也非常受尊重。
其次,作为公募基金公司,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受托责任更是重如泰山。为此,摩根资产管理一直非常爱惜羽毛,重视合规风控,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信义文化,在业务布局上谨慎克制。
这种克制和坚持的背后,是这家公司对投资者长期体验的重视。据王琼慧介绍,在摩根资产管理内部,销售人员也称为客户顾问,其背后便包含公司对销售人员更高的素质要求,希望销售不仅仅是卖基金,更重要的是把市场理解、投资理念传递给客户,提供卓越的顾问服务和投资体验。
最后,王琼慧也满怀憧憬,希望摩根资产管理能成为最受尊敬和欢迎的雇主。
“我问过很多同事一个问题,这个平台有没有给你赋能?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非常激励,但我们希望给最好的人才最公平的对待,包括职业发展规划、全球发展平台。” 她透露,公司80%以上的基金经理为公司内部培养产生,在摩根大通集团,我们看到很多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同事,对公司认同感很高;与此同时,公司即将开始加入摩根大通集团后的培训生项目,希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加入,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