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毅可开篇明义:“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革命。”他将当前AI发展比作”第二次文艺复兴”,“人工智能已经给社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个非常惊艳的变化驱动力,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是担忧还是反对,未来已来,逃不过去,我们正在面临一个人类文明新的时代。”
AI发展起来以后,会不会有自己的意愿或需求?郭毅可表示肯定:“我们最近做一个从DeepSeek上延展出来的大模型实验,当我们对这个模型进行调整时,我发现它知道我在微调它,会跟我对抗,想要躲过我的微调,我非常吃惊,不要说它没有意愿,它知道你在改变我,在给我洗脑,很有意思的一个实验,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的机器是没有独立意愿的。”
针对“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忧虑,郭毅可展现出乐观主义:“在AI时代一个最重要工作是人的进化,我对人类有信心,千万不要忘了科学事实,我们人脑仅仅开发不到5%,还有95%的脑袋没有开发出来,所以人是要进化。”
郭毅可还否定了传统视角将AI局限于效率提升或工具革新的观点,他认为效率是工业革命的一个主要的产物和目标,通过大社会生产提高边际效应,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恰恰是走向反向道路,会催生很多个性化需求,他以浙江一家企业为例让他非常震惊,用AI实现个性化制衣,这实质是追求人性满足的最大化,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效率。
对于人类为什么要创造人工智能的问题,他归因其中主要推动力:“是想了解我们到底怎么思维的,这才是原动力”。他把人工智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进化等同于当年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把科学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把人的思维从一个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哲学性讨论变成一个真正科学命题,开始模拟、理解人类是如何思考的。
郭毅可认为未来可能的人工智能危机不是机器超越人类,而是人类停止进化:“我不担心我们会被机器超过,但非常担心如果我们人不做(发展),仅把人工智能看成洗衣机我们就完蛋,因为我们制造的不再是洗衣机,我们制造一个有灵性的机器,这是我的观点。”(甄晓晖)
郭毅可简介
郭毅可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兼任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他是世界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曾领导香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多个大型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研究项目。他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研究及拓展),并曾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六大全球研究所中的数据科学研究所创始所长。他也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FREng)、欧洲科学院院士(MAE)、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FHKEng)、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FIEEE)、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FBCS),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FCAAI)。
郭毅可教授荣获2022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杰出贡献奖,该奖项被认为是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