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原标题:最早的巴蜀舆地图:宋绘《蜀川胜概图》)
以写意地图加地名标注形式再现了宋蜀江沿岸名胜古迹的地理布局及其建筑形式
这幅巨作应该是1242年至1285年间完成的,现被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美术馆收藏
历史的教科书不能没有地图
有人说,一本好的历史教科书,不能没有地图。
也有人说,地图绘制的历史甚至比人类技术进步的历史更长。
华西都市报持续推出的“四川全图”大型系列报道在四川读者中引起热议。的确,清朝乾隆时期翰林院画师董邦达领衔绘制的“四川全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让我们通过地图看到了某个历史时期四川人的历史风貌、社会生活、山川风物等状况。
换句话说,这些精细的历史地图,就是一部浩瀚的古代四川历史教科书。
我们现在还用不用地图?如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国度假时,已经不会再带着纸质地图认路了,他们只要掏出iPhone轻轻点几下,就可以获得任何信息。习惯于只携带移动电话出行的年轻旅行者,正在使传统的地图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我们处在一个网络下载非常方便和普及的时代,因此,有人担心实体书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有人预言传统的纸质地图这种载体会彻底消失。但我们不能忘记,在没有网络之前,有先贤们栉风沐雨、足踏山林河谷后甘于寂寞的精细绘制,又有一代又一代学人、研究者薪火相接孜孜不倦的传承,才将极尽纷繁的古代历史和山川风物延续下来。
本期“地图里的古蜀国”,我们请四川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蜀藏》主编李勇先先生,摆一摆那些散发着学术光辉的古代四川龙门阵。
提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地图,无论如何绕不开《蜀川胜概图》。
《蜀川胜概图》是宋代著名绘画艺术珍品,相传为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名作,最为乾隆帝所欣赏,列“乾隆四美”之一。重要的是,气势恢宏的《蜀川胜概图》画卷所绘内容,为宋代川峡四路(今四川、重庆)的著名山岳、河流、城池风貌,且对宋代的地理名称有详细标注,兼具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如今,川西岷江上游及成都平原的绝大多数地名,都被《蜀川胜概图》标明。而这些地名,也绝大多数沿用至今。
A·画了什么?
所注188个地名大多沿用至今
《蜀川胜概图》全卷长746.5厘米,高32.2厘米的,当中,它共记载各类地名188个,主要包括府州军县、山水溪岭、城镇村寨、寺观祠庙、亭堂楼馆等。
作为绘画艺术珍品《蜀川胜概图》的艺术价值,正如吴秋野所说:“全卷笔墨简概,意境疏远,确为古代山水画的上乘作品”,“应该是全景式的写实山水到米式云烟的过渡作品”。
但作为现存最早的巴蜀舆地图,该图的历史地理学价值同样不可低估。
我们也许很少见到过7米多长的地图,《蜀川胜概图》就很拉风,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蜀川胜概图》全卷长746.5厘米,高32.2厘米,当中,它共记载各类地名188个,主要包括府州军县、山水溪岭、城镇村寨、寺观祠庙、亭堂楼馆、井池园宅、桥梁津渡、石洞峡岭、州界禁碑等方面。
仅仅是川西岷江上游及成都平原,就有琳琅满目而详尽的地名:州县名有茂州、永康、万春(温江旧县名)、江原县、双流县、眉山、导江县、青城县、郫县、温江县、广都县、双流县、新津县、彭山县等。
山水关岭溪渡名有汶山、岷山、石纽、紫微山、虎头山、大皂山、玉垒(山名)、大面山、成都山、丈人山、最高峰、青城山、三十六峰、罗家山、修觉山、彭女山、蟆颐山、铁豹岭、天彭阙、玉女关、雪岭、岷江、白沙、沱江、卧牛潭、味江、浣花溪、外江、芳草渡。
城镇名有无忧城、小东门、横渠、永丰、龙安、石佛镇,寺观祠庙名有灵岩寺、昭觉寺、大慈寺、正法寺、伏龙观、长生观、延庆宫、清都观、上清宫、储福宫、青羊观、玉局观、至德观、江滨庙、大禹庙、崇仙庙、蚕丛祠、盘古祠、先主庙。
亭台楼堂馆名有西瞻(堂名)、万象楼、雪锦楼、散花楼、张仪楼、合江亭、江乡馆、远景楼、景苏楼、岷峨亭,井池宅园名有通仙井、墨池、花蕊夫人宅、工部宅、君平宅、晚赋园、化成园等……
这些地名中,大都一直使用到现在。
偏远山区设界碑
加强对成都平原的防御
所谓“禁山”,就是在“蜀之边郡文、龙、威、茂、嘉、叙、恭、涪、施、黔连接蕃夷,各于其界建立封堠,谓之禁山”,即在内地汉民与周边少数民族接壤的偏远山区设立界碑。
在《蜀川胜概图》中,有一个地名值得重视,即该图于青城山主峰大面山与雪岭之间标有“禁山”。
据《宋会要辑稿》兵29之41记载,所谓“禁山”,就是在“蜀之边郡文、龙、威、茂、嘉、叙、恭、涪、施、黔连接蕃夷,各于其界建立封堠,谓之禁山”,即在内地汉民与周边少数民族接壤的偏远山区设立界碑,“不得民间请佃,斫伐贩卖”。由于“比年居民垦辟采伐,耗蠹无已”,不利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故严加管理。
比如,在岷江上游地区,“一面以茂州、永康军税地更展三里,别立新堠,其它州军,更不宽展,只令各将所管禁山应有封堠及元无封堠去处,委通判签判,限两月别立新堠,仍刻石各书地名及今所立年月以为限隔”。
由于“自青城以西与蕃部接连,去成都仅五舍,比他边利害尤切……一竹一木,并不许于禁江驾放,则采伐自止矣。”朝廷“诏四川制置司严行禁止”,这是进一步申严禁令,加强对成都平原的安全防御。
《蜀江胜概图》还在研究长江水上交通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除描绘蜀江两岸山川名胜、亭堂楼馆以外,还记载了许多桥梁驿站、滩津浦沱等地名以及相距里数、滩数等,如“忠至万,二百九十里;散水滩至绵石,四十三滩”,“万州至云安,一百四十里;淘滩至水磨,二十七滩”等,这对研究长江上游尤其是三峡地区水上交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花”落谁家?
落户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美术馆
后来不知何时,此画又从宫廷流落到民间,美国人弗利尔从上海庞元济(1864—1949年)处购得,1916年赠送给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美术馆。
《蜀川胜概图》是现存最早的巴蜀舆地图,同时也是宋代绘画艺术珍品,相传为北宋画家李公麟所作,原件现藏于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美术馆。
民国9年(1920),上海有正书局影印《内府藏李龙眠蜀川胜概图》,1册,书名据封面等题。日本昭和十一年(民国20年)兴文株式会社刊行《支那南画大成》第十五卷著录有此卷,西南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库收藏有此书。1982年,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也收有此卷。
《蜀川胜概图》在流传过程中,其上有明清学者王穉登(15351612)、陈所蕴 (1543—1626)、董其昌 (1555—1636)、高士奇 (1645—1703)等人题识。有这么多大师级人物“点赞”,你可以想象它的历史、艺术价值,有多么巨大。
这幅巨图,最先藏于明代嘉靖年间上海著名收藏家顾从义(字汝和)手中,后辗转流传到上海人陈所蕴,再传到王思延等人手中。
清初时,《蜀川胜概图》流入清廷宫中,藏于内府,甚得乾隆皇帝喜爱,被列为“乾隆四美”之一。该长卷右上方有乾隆御题“李公麟《蜀江卷》寻丈间有万里之势,脱尽笔墨痕与造物者游矣”款识。
后来不知何时,此画又从宫廷流落到民间,美国人弗利尔从上海庞元济(1864—1949年)处购得,1916年赠送给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美术馆。
1999年,西南大学蓝勇教授从该校图书馆所藏《支那南画大成》中,发现了《蜀川胜概图》长卷,认为该图以写意地图加地名标注形式,再现了宋蜀江沿岸名胜古迹的地理布局及其建筑形式,对川渝两地历史地理、历史文化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此画卷不论从艺术史或从科学史上来看都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历史地理学和文物上的价值都是相当高的。”蓝勇的发现与研究,填补了宋代地图研究的一个空白,功不可没。
郭声波教授也认为“《蜀川胜概图》原则上是写实,但也有写意的成分,方位里程无一定比例,地名大体上是沿蜀江从右至左进行示意性标注。”
李勇先(作者系四川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蜀藏》主编)
小贴士
一、李公麟是谁?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二、何为乾隆“四美”?
清乾隆皇帝将宋摹《女史箴图》卷以及三件传为李公麟作品的《蜀江图》卷、《九歌图》卷和《潇湘卧游图》卷定为“四美”,珍藏于静怡轩中。
三、有关的几个地名
1、“蜀学”和石室中学“蜀学”之名,最早出现于东晋成都崇州人常璩所撰《华阳国志》一书中,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被誉为中国“方志之王”,其中有“蜀学比于齐鲁”之句。而“蜀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则创始于北宋,由眉州人苏洵开创,苏轼、苏辙兄弟加以发展,因三苏皆蜀人,故称“蜀学”或“苏氏蜀学”,而黄庭坚、张耒、秦观等文人学士参与其中,组成有共同思想基础与学术倾向的学派。南宋以后,蜀学经张栻、度正、魏了翁等著名思想家融合蜀洛、贯通三教,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以宋代新儒学为主的巴蜀地区学术。吕陶《经史阁记》云:“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者,其具有三:一曰文翁之石室,二曰高公之礼殿,三曰石壁之《九经》。”
《蜀川胜概图》所注“蜀学”地名为成都府学所在地,而非学术派别,元代于此建石室书院,明代复设成都府学,即今石室中学校址。
2、老人村——汶川水磨镇位于青城大面山(赵公山)。王象之《舆地纪胜》对“老人村”有专门记载:“大面山之北有老人村,人家其中,与外隔绝,子孙继世,如秦人之桃源……《图经》又云,即老泽也。”这里所谓“老泽”,即“獠泽”。
民国徐德先编《成都灌县青城游览指南》明确记载老人村在大面山的水磨沟、兴仁场附近(即今汶川水磨镇),“过索桥,山间有老人村,传范长生后裔卜居地。往古其地如秦之桃源,鸟鸣猿啼,境界幽厉,满山牡丹,松下人葠,形如仙景,村人多长寿。今则景物非旧,幽雅仍昔。” 李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