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胜者教育张益铭:从孤独胜者到大同胜者)
“做教育,本质就是在做未来。”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胜者教育始终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紧跟时代变化对教育理念不断进阶升级,全力培养未来国家需要的人才。
共赢的成长哲学
当许多家长还沉浸在报班竞赛和“唯分数论”式的竞争中时,现代教育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大多数地区教育普及还停留在知识扫盲阶段,考大学脱离简单的体力劳动成为受教育者的奋斗目标。而近年,随着国内基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知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上大学已不再是成功的终点,而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单纯依靠学历、名校的光环都已不再是成功人生的保障,而独立思维、能够洞悉趋势并富有担当精神与领跑能力等素质,更能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多远。
在这种大背景下,胜者教育创始人张益铭认为:“中国教育不该是你输我赢的教育,共赢才是中国少年的成⻓哲学。”
何为共赢,本质上其实就是将精英教育从“全民化”走向“个体化”,即基于中国素质教育大方向的顶层设计,用个体化精英思维激发中国青少年天赋,培养中国青少年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用个性化竞争改变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竞争。
那么具体如何实现精英教育的个体化呢?张益铭用胜者教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与众多精英人士深度交流之后,张益铭认为,知识教育只是基础,而自身的天赋与天生的热爱,才是实现更高价值的关键,如能在幼年发掘出自己的天赋,势必能帮助孩子开启灿烂的未来。
基于这一认识,胜者教育强调发掘每个孩子独有的天赋,让“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围绕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即孩子的独特天赋,实现个性化的思维、知识、技能、能力、责任等全维度的培养方案。
融汇十数年青少年精英培养经验的“精英教育163模型”(即“精英教育=1个独有的天赋+6大精英特质+3个思维模型”)中,1就代表一个独有的天赋。可以说,发掘天赋是培养精英少年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未来的竞争是差异化的竞争,也是长板的竞争。张益铭认为,胜者教育所做的,正是帮助孩子们打造出制胜未来的“最长板”。而发掘出的天才少年多了,我国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势必也将大幅提高。
多年助力乡村素质教育
多年来,在城市发展精英教育的同时,张益铭还一直致力于将素质教育带到乡村。
覆盖广阔的乡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据2020年5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研究员表示:目前我国有3280多万名乡村中小学生。如能将素质教育深入到这一群体,对乡村振兴和国家的未来则可谓功莫大焉。
张益铭早年曾有过一段难忘的山区支教经历,也正是这段经历萌发了如今张益铭大力提倡的“垫脚石”精神。
那时,年轻气盛的张益铭怀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模式”,来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做支教老师。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为了迎接越来越多客人的到访、参观、交流,面对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校的孩子们渐渐由开始的新奇变成了后来的麻木、疲惫。这让张益铭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产生了深刻反思。
他突然意识到,在教学中,孩子才应该是主角,而不该是配合老师的“工具人”。后来,他通过对每个孩子进行观察,并逐个击破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孩子们不再“整齐划一”,而是充满了活力与探索欲。这段经历可以说是张益铭“垫脚石”精神的一次萌芽尝试。
之后,张益铭总结何谓“垫脚石”精神,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以“先闻道者”的姿态过多干预孩子的天赋发展和自我选择,而是在他们迷茫、失落、想要放弃的时候,能帮他们“垫一下”,让孩子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这样孩子才能怀抱对远方目标的渴望与激情,发展得更好。张益铭不仅对自己的定位是垫脚石,还经常呼吁家长们做青少年的垫脚石。
后来在胜者教育发展的十几年里,张益铭还遇到过不少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少年”。而在张益铭看来,没有问题少年,只有没发掘出天赋的少年。凭借着“因材施教,挖掘孩子潜能”的先进理念,以胜者教育的方法论和实践,带领这些昔日的“问题少年”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实现全新的突破。
如今胜者教育在乡村的素质教育助力还在继续。每年都有一所胜者希望小学拔地而起,旗下的胜者爱心教育基金也帮助了许多农村孩子完成了上学的心愿。
张益铭表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是我的榜样。教育不分贵贱,哪怕再偏僻的角落,都应有爱和梦想的播种。素质教育能让自信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未来,胜者教育还将继续为培养更多的胜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