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崩溃,只需这四个字治愈

2023-09-21 13:06:39
0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生万千事,情感的最终维系不过一件事:吃饭。

怎么吃、和谁吃、吃什么,随着成长的推移,关于吃饭的议题也会随之变化。

在近期热映的微电影《一碗米饭》中,一种深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思量,从极具生活质感的影像中跃然而出,带给人不一般的人生况味。


小时候,爸爸妈妈陪我吃饭。

成家后,我陪妻子孩子吃饭。

一粒米的重量,一碗饭的温暖,永远不曾改变,但时光流逝,它却见证着每个家庭的聚散变迁。

《一碗米饭》正是从一碗小小的米饭出发,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和理想抉择。

故事看到最后,眼角湿湿的,心里暖暖的。

《一碗米饭》正片 (来源:网易谈心社)

01

一种抉择

李平,一家中餐饭店的厨师长。

他的每天工作都是在各种烟火气中穿梭,尽力照顾好每一位顾客的味蕾。


皮肤黝黑、身形消瘦、目光锐利,平时有条不紊的后厨工作,造就了李平一贯理性冷静的个性。


李平从来不善于主动表达内心情感,他与家人传递爱意的方式,就是通过一次次精心的烹饪,让他们获得舌尖上的美味,就像孩子李一一所说:

“爸爸是全世界最好的厨师,因为爸爸只要一有空,就会给妈妈和我做好吃的。”


在李平看来,人生就像一次烹饪。

从准备食材到最终成菜,需要经过洗、切、煮、炖、炒、摆等等复杂步骤,但有时候,做菜也会面对选择的困境。

一碗米饭,可以焖着吃,也可以炒着吃,他说:

“从来没有绝对的美味,这一碗有点柴的米饭,那一碗有点稀的米饭,各有各的甜。”

口味的选择因人而异,平日里,李平善于听从顾客的判断,但每次到了自己做选择时,他却犯了难。


一封快递信件的到来,打破了往日的平静。

当李平回家将信件交给妻子之后,妻子嘉文感觉万分惊喜:这是一份来自国外学习的录取通知书。

李平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再出去进修一下,申请了这么久,终于下来了。”


欣喜过后,就是两个人面面相觑的为难。

儿子一一只有7岁,刚刚上二年级,正是需要爸爸陪伴的时候,李平如果出国进修,这一走便是两年,从此聚少离多。

一边是自己多年以来的事业理想,一边是正在成长需要陪伴的孩子。

生活的这道“菜”,到底该怎么做?


李平犯了难。

阳光洒下的午后,李平接孩子一一放学,他试探性地问道:

“一一,如果爸爸不能经常接你放学,你会想我的吧?”

孩子不知道父亲问题背后的玄机,也只会讲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爸爸,你会想我的吧。”


听到这个答案,李平像是被某种力量击中了一样,站在原地愣了愣神,这是一个他从未设想过的回答。

入行厨师多年,李平一直都是为他人的需求服务。

即便是出国进修,也是为了学到更多的菜式和技术,最终为每个人带来不同的美味。

但无论他做任何决定,永远都会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人,那就是“自己”。

李平只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想他,他却忘记了自己也会想孩子,他永远扮演着“付出型人格”的角色,但忽略了他也需要生活对自己的回赠。


孩子的回答童言无忌,却又微言大义,点醒了李平沉睡的内心。

他需要重新认真地思考,做一次忠于自我内心的抉择。

02

一碗米饭

“每天月亮到了树梢上,爸爸才回家吃饭,爸爸很累了,我想给爸爸做点什么。”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李平无意间翻开了儿子的作业本,他看到了在一一眼中最真实的自己。

一一的作文中,他这样写道:

“妈妈说,就做一碗米饭吧,我希望,可以帮爸爸做一碗好吃的米饭,也许,他就不会那么累了。”


读完一一的作文,看着在车上睡着的儿子,李平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此时的他思绪万千。

他想起来,原来那么多夜晚自己吃的米饭,都是7岁的儿子亲手为自己做的,每一粒米都蕴藏着儿子对自己的爱。

一粒米、两粒米、三粒米……不断累积起像大山一样厚重的情感。


饭桌上,看着狼吞虎咽的儿子,李平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我决定,还是用攒下来的钱,先开个小饭店,等一一上大学,我一样可以出国学做菜。”


听到这番话,妻子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心中悬置许久的大石头终于落地,李平对妻子深情地说:

“我们可以一起去。”

妻子低下头,拨下一大口米饭送入嘴中,她只是简单地说道:“今天的米饭特别好吃。”


一碗米饭,勾连起饭桌上三个人的内心情感。

孩子想做一碗最好的米饭给爸爸吃;妻子想每天都能和丈夫一起吃饭;李平想陪孩子长大,每一碗米饭都不愿缺席。

一碗米饭,成为了这部影片最重要的“题眼”。

李平一直忙于工作,虽然获得了无数顾客的肯定,但却很少有机会陪家人完整地吃上一段饭。

年仅7岁的儿子一一,默默体谅着父亲的这份辛劳,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于父亲的爱。


中国家庭的情感表现永远是含蓄而深沉的,亲人之间很少说“爱”,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传递出彼此的感情。

孩子一一亲手淘米、煮饭,代表着他对父亲的爱。

在得知丈夫决定留下后,妻子嘉雯深情的眼神,充满对李平的爱。

李平不辞辛劳地日出晚归,为这个家庭遮风挡雨,就是对家人的爱。

一碗米饭,妈妈递给孩子,孩子递给父亲,爱,也在这种传递中不断累积、逐渐升华。


有时候,生活的答案就在眼前,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寻找。

幸运的是,李平在儿子的作文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他即将过一次属于自己的人生。

开一家小饭馆,陪伴儿子成长,照顾妻子生活。

这不仅仅是因为家人需要他,更重要的是,李平也需要每一位家人。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全家人能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当下生活中每一个幸福点滴,其实就是美好未来的小小时空切片。

一粒米,一碗饭,一张桌,一家人,就是李平最宝贵的财富。

在《一碗米饭》中,每个人都能看到现实中自己的影子。

03

一次成长

有成长的烦恼、有事业的抉择、有家人的陪伴、有复杂的情感,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

影片用蒙太奇的手法,连结起了三个重要的场景,李平的饭店后厨、儿子的学校课堂、妻子的家庭饭桌。


每一个场景都有自己的主人公,故事也在平行剪辑中逐渐推进,不断延展。

李平在烟熏火燎的工作间遇到抉择;儿子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妻子在兼顾家庭的身份中把握平衡。

只有晚饭,才能将忙碌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现在,想想未来,就像影片中所说:

“唯有一碗米饭,能解生活百味。”


在复杂的现实语境中,一碗简单朴素的米饭,变成了解开家庭心结的钥匙。

孩子用纯真的角度审视世界,反倒给了父亲做出抉择的灵感,这一刻,李平和一一都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平日里,李平处理一件件普通的食材化整为零,再用烹饪的手法化零为整,而生活,也不过各种选择组合排列,即使是一碗小小的米饭,也累积着点点滴滴的幸福。


《一碗米饭》的故事结尾是这样的:

“其实,是我更离不开你。想和你一起,积累成长的点滴。”


影片的最后一幕,落在了一碗米饭的特写上。

一粒粒白米,就像一个个整齐的砖块,当它们不断堆叠到一起的时候,就建成了一座幸福的城堡。

一家人吃下这碗米饭,就能获得抵御生活中风浪的力量。

就像最后的片尾字幕:“微众银行财富+陪伴每一个中国家庭稳步向前。”


“微众银行财富+”是什么?

就是以“财富+一点,生活好一点”为品牌主张,致力于以买方视角的金融产品甄选,打造专业、安全、高效的一站式数字化财富管理服务。

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深刻洞悉到,财富管理模式已不再是从前简单的“带货式”,而是逐步向“买方化”转变。

大众对财富的追求,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数字”的多少,更多是通过财富的增值,创造和体验更美好的生活。

买方视角的重要体现就是真正地“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而非销售目的进行资产配置;此外,微众银行还着重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体验,从自助式向交互式升级。

正如《一碗米饭》中的一家人,总会很自然地为彼此考量和付出;在微众银行财富+看来,财富的稳健陪伴,正是因为能助力用户守护家庭的点滴幸福,从而更加有意义。


每天点滴的投入和积累,跟随时间的脚步“稳健”向前,就像一粒粒米的慢慢堆叠,在时间的催化之下逐渐成熟,最终必将得到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一粒米,一碗饭。

就像是一次财富的积累,一次稳健的进步。

微众银行财富+:“财富+一点,生活好一点”。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谈心社

深夜谈心 彼此相遇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