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设立“中国工匠日” 助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再次建议,加快设立“中国工匠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郑亚莉看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如何让职业院校毕业生更有获得感?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始终把为一线技能人才发声当成自己的职责。
全国政协委员郑亚莉
在一次调研过程中,她偶然间与一位在民营企业就职的技术能手聊天,得知对方曾因家人觉得“没面子”“没前途”,一度考虑放弃这份工作。但车间师傅和工友的赞美和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如今已成为青年工匠人才、企业的技术骨干,也让家人改变了对一线劳动者的看法。
众多的相似故事给了郑亚莉很大启发。“让产业工人感受到因为技能而生活得更加美好,因成为工匠而受到社会更多尊重,有利于激发广大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吸引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学习工匠、争当工匠。”
前不久举行的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全力打造“三支队伍”,特别提到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也让郑亚莉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希望通过‘中国工匠日’的设立,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细,助力建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型社会。”
郑亚莉提到,作为全国首个设立工匠日的城市,杭州通过政策赋能、平台搭建、优化服务等举措,向各路人才敞开怀抱。例如,快递小哥李庆恒练就一身绝技,获评杭州D类高层次人才;靠把美发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职校生”石丹成为杭州C类高层次人才。“在畅通职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同时,城市与人才也在互相成就。从杭州GDP迈过2万亿元大关,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可以显著感受到弘扬工匠精神的成效。”
继杭州之后,苏州、咸阳、青岛等多地及部分企业纷纷设立了工匠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存在日期各不相同、推进力度各异等问题。郑亚莉建议,在借鉴地方及企业实践基础上,按照法定程序,由人社部牵头推进设立“中国工匠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协同进行调研论证、工作推进。在现有国家工匠主题活动基础上,加强中国工匠培育和表彰工作,形成工匠相关的制度支撑。
“当前,‘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工程师奖’等表彰激励着劳动者们踔厉奋发,但从普通工人到中国工匠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时间、平台、制度等的有机配合。”郑亚莉认为,要统筹推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全链条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完善中国工匠专项培养制度,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的中国工匠荣誉制度,常态化开展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开展工匠评选活动,制订地方性、行业性工匠专项培养计划,完善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