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内蒙古通辽市:调结构促转型 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

0
分享至

(原标题:内蒙古通辽市:调结构促转型 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7日电(石毅)从田间地头到牛棚圈舍,从农机检修到饲草料保障,从选种配种到接羔保育……春分时节,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一派生机盎然、热闹非凡的春忙景象。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素有“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和“内蒙古粮仓”美誉,粮食和肉类产量均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辽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推动传统农牧业大市向现代农牧业强市迈进。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收粮站的工人在整理烘干的玉米堆(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23年10月15日)。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胡家园子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现场沟槽开挖作业有条不紊,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辽市正以此为契机,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

  自2011年以来,该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多万亩,其中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61万亩,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粮食产量从2011年的121.8亿斤增长到2023年189亿斤。连年丰产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破解产粮又缺水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大面积农田。 新华网发 (张启民摄)

  “以前地块小,大中型农机无法进去开展作业,都靠人工,不仅浪费时间、人力,成本还高,效果也不理想。等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大型农机具就可直接开进田间地头了,机械作业真是省事儿不少。”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前玛尼吐嘎查农民马卫青说。

  “2024年,科尔沁左翼中旗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建设,遵循‘突出重点、多措并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综合治理、分期建设’的原则,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春季开工建设40万亩,项目地块共落实在12个乡镇、63个嘎查村,共分为12个子项目。”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局副局长张晓军介绍。

  耕地面积3200万亩的通辽市,是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地级市之一。2023年,全市粮播面积达1893.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89亿斤,实现“二十连丰”,稳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

  2024年,通辽市将打造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力争年内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4个,建设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400万亩,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600万亩,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800万亩,将粮食总产突破190亿斤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地’原则,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土地整合、规模经营为基础。”通辽市农牧局局长邱军介绍,到2026年,通辽市将新建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0万亩、改造提升600万亩,同步推进已建成60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全部建成后,年可节约农业用水12亿立方米以上,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9,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农机手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套布海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23年10月14日)。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施展自如……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通辽市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加丰厚的收入,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激活畜牧业新动能

  3月的科尔沁草原乍暖还寒,走进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王喜良家庭牧场内,一头头肉牛正在吃草,牛身后的牲畜棚、储草棚应有尽有。近几年,在旗农牧和科技部门帮助下,王喜良不仅对牛进行了品种改良,还注册了家庭牧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几年前,我们主要养本地黄牛,收入不是很高,并且一味发展黄牛数量会加速草场沙化,投入和收入也不成正比。要想提高收入,必须得改良牛品种。”王喜良说。

  王喜良家的标准化牛棚内,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吃草。新华网发(王呼斯冷 摄)

  2016年,王喜良成立了家庭牧场,引进育肥1个月能长膘100多斤的西门塔尔牛,逐渐改良了育肥10个月才能长到800斤的本地黄牛。现在家庭牧场饲养了400多头西门塔尔牛,再加上卖牛犊的钱,全年养牛收入达到了150万元。

  王喜良的家庭牧场是通辽市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辽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既是世界玉米三大黄金带之一,也是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肉牛养殖历史悠久。

  为了让世界黄金玉米带和肉牛黄金养殖带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近年来通辽市不断巩固扩大粮食和肉类生产基础,推动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迈上更高台阶。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通辽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同年8月,通辽市举办了中国·通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通辽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白皮书》,更加全面、系统地谋划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利好政策产生的叠加效应,让通辽市肉牛产业的发展步伐飞速向前,随之而来的是全产业链蒸蒸日上。2023年,通辽市完成牛冷配165.78万头、深度育肥31.45万头、屠宰加工6.14万头。大力推广精养精育养殖模式,改造提升肉牛规模养殖场户52个,创建肉牛养殖示范场户96个,带动创建肉牛养殖示范村镇20个,建设改造育肥牛养殖场30个,盘活闲置规模化养殖场10个,精养繁育户达到1200户。

  目前,通辽市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肉牛饲养量500万头以上,成为拥有中国最高存栏量、最多交易量、最大加工量和最好种质资源的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是全国肉牛优势区域东北肉牛带、国家活体牛储备基地和供港肉牛的重要基地。

  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成峰牲畜交易市场(2023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通辽市农牧局畜牧科科长马海峰介绍,今年通辽市将围绕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总体目标,以打造通辽现代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建设“一中心、三园区、五基地”,坚持从市场开发端持续发力,实施种业提质创新、良种扩繁、规模化集中育肥、屠宰加工倍增、科技赋能、市场拓展、品牌培育、数字赋能、保障能力提升“九大行动”,“反弹琵琶”带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肉牛产业从全国地级市中数量第一向综合效益第一跃升,实现种质资源、良繁推广、养殖规模、屠宰加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六个全国第一”。

  助推优质农畜产品“出圈”

  通辽市农牧业资源富集,粮食和肉类产量位居内蒙古之首,是内蒙古的“粮仓”“肉库”。

  近年来,通辽市把质量强市和品牌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来抓,推动通辽从内蒙古的“粮仓”“肉库”向国人的“厨房”世人的“餐桌”转变。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质量强市和品牌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来抓,推动通辽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走出通辽走向全国。”通辽市农牧局局长邱军介绍,2023年,通辽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3家、产品43个、产量6.83万吨。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辽市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玉米、肉牛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红干椒、荞麦、甘薯、肉羊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为助推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多渠道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工作人员分拣处理红干椒(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为了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通辽市把“培育通辽品牌、打造品牌通辽”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坚持“兴一个品牌、带一批产业、强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文化—品牌城市”良性互动,全面丰富发展内涵、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市魅力。

  2023年,通辽市大力发展绿色特色、节水高效、防灾避灾型农牧业,着力推动玉米、肉牛、肉羊、奶业、生猪、红干椒、荞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争创国家优势特色玉米产业集群。在同年7月召开的中国·通辽区域品牌联合发布会暨招商推介大会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辽农品”正式亮相。

  从“通辽黄玉米”到“科尔沁牛”到“开鲁红干椒”到“库伦荞麦”再到“扎鲁特草原羊”,目前,通辽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5个,共有61个农畜产品列入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04家、认证产品260个、产品产量56.2万吨。通辽品牌正迎头赶上,成为国内国际市场抢手货。

  2023年7月19日,在中国·通辽区域品牌联合发布会暨招商推介大会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辽农品”正式亮相(通辽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通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着力引进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做优肉牛、玉米、荞麦、红干椒、水稻、林果等特色产业链,打造“通辽农品”品牌,推动传统农牧业大市加速向现代农牧业强市迈进。

  随着通辽市农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优质农畜产品快速走出通辽,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英超10年造197球!孙兴慜杀疯了:8分钟2助攻,刷新亚洲球员纪录

英超10年造197球!孙兴慜杀疯了:8分钟2助攻,刷新亚洲球员纪录

侃球熊弟
2025-02-23 00:51:33
卫星拍到西南边陲出现巨大阴影,美印同时收到噩耗:中方不按常理出牌了!

卫星拍到西南边陲出现巨大阴影,美印同时收到噩耗:中方不按常理出牌了!

扬子的故事屋
2025-02-22 16:51:16
哥哥去世妈妈让我娶了嫂子,多年后我调侃道:好吃不如饺子…

哥哥去世妈妈让我娶了嫂子,多年后我调侃道:好吃不如饺子…

牛锅巴小钒
2025-02-23 01:47:48
案例:广东一富豪不满银行女柜员嘲讽,取走全部存款后,银行后悔

案例:广东一富豪不满银行女柜员嘲讽,取走全部存款后,银行后悔

兰姐说故事
2025-02-08 14:05:03
2-0完胜!国安攻克升班马高原主场,外援超级世界波,侯永永隐身

2-0完胜!国安攻克升班马高原主场,外援超级世界波,侯永永隐身

环太平洋老正太
2025-02-22 22:12:55
今年清明不一般!老人说:“60年一遇,4大属相避扫墓”,啥意思

今年清明不一般!老人说:“60年一遇,4大属相避扫墓”,啥意思

夏聊史
2025-02-21 12:38:45
为什么说10万资金以下股民玩股票一般都会赔?因为他们连“开盘就冲3和5,横7竖8是猛虎”都不知道

为什么说10万资金以下股民玩股票一般都会赔?因为他们连“开盘就冲3和5,横7竖8是猛虎”都不知道

新浪财经
2025-02-10 19:48:13
我国第二大民企跌落神坛,欠下7500亿巨债,公司被迫“卖身”改名

我国第二大民企跌落神坛,欠下7500亿巨债,公司被迫“卖身”改名

温读史
2025-02-21 17:30:19
王曼昱4-1蒯曼,两次大比分落后实现逆转,海产姐妹争女单金牌

王曼昱4-1蒯曼,两次大比分落后实现逆转,海产姐妹争女单金牌

湘楚风云
2025-02-23 14:11:38
新冠病毒两大结局已成定局,提醒: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新冠病毒两大结局已成定局,提醒: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老鹈爱历史
2024-12-02 15:12:33
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情人

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情人

青苹果sht
2025-02-15 07:03:12
特朗普与普京达协议,中国将面临成美国头号威胁的风险?

特朗普与普京达协议,中国将面临成美国头号威胁的风险?

美食阿鳕
2025-02-23 14:34:41
曼晚主编:拜仁和尤文兜售德利赫特是有原因的,他一直在下滑

曼晚主编:拜仁和尤文兜售德利赫特是有原因的,他一直在下滑

懂球帝
2025-02-22 23:34:10
刘能扮演者赵明远去世!几天前胡吃海喝,知情人透露具体死亡原因

刘能扮演者赵明远去世!几天前胡吃海喝,知情人透露具体死亡原因

沧海一书客
2025-02-21 20:41:57
427家“阳光厨房”通过京东审核!商家要传6张照片,网友一致支持

427家“阳光厨房”通过京东审核!商家要传6张照片,网友一致支持

大风文字
2025-02-22 12:53:34
Skip:威少在湖人时数据不错?他是噩梦&所以詹眉最后都希望他走

Skip:威少在湖人时数据不错?他是噩梦&所以詹眉最后都希望他走

直播吧
2025-02-23 10:35:23
真的会小别胜新婚吗?网友:锁上门就是八级大狂风的节奏!

真的会小别胜新婚吗?网友:锁上门就是八级大狂风的节奏!

美好客栈大掌柜
2025-02-23 00:15:05
妈妈和孩子绑在一起!聊城32岁轻生母子已找到,在倒虹吸涵洞底下

妈妈和孩子绑在一起!聊城32岁轻生母子已找到,在倒虹吸涵洞底下

天天热点见闻
2025-02-22 18:26:20
20℃、25℃+,超级大回暖就在下周!气温火箭式飙升

20℃、25℃+,超级大回暖就在下周!气温火箭式飙升

澎湃新闻
2025-02-22 20:56:13
辽宁省原副省长——陈北辰

辽宁省原副省长——陈北辰

蓝色海边
2025-02-23 10:58:15
2025-02-23 16:00:49

头条要闻

美乌最新矿产协议:成立重建基金由美掌控 美不保安全

体育要闻

詹姆斯:这是我们七年来习惯看到的东契奇的样子

娱乐要闻

替身被车碾压头部致重伤?赵今麦人设崩塌

财经要闻

房东破防了 租金跌回十年前

科技要闻

高盛:AI基建看阿里,AI应用看腾讯

汽车要闻

5+2座/1200km续航 奇瑞风云T8售9.99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健康
时尚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开年狂卖10亿+,阿那亚再成海南楼市现象级!

教育要闻

四年级数学速算技巧,99999×8,你能口算吗?

抑郁症患者称好的“乌托邦”宝地

女人过了40岁试试这种穿搭公式,叫“长大衣+裙子”,舒适优雅

军事要闻

澳方炒作中方舰艇编队演训活动 国防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