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理·青春密码丨青年毛泽东的《征友启事》 :结交同道者的新奇妙招)
04:37
编者按: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他强调,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的红网红视频精品栏目《明理》特别推出五四特辑《青春密码·一师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百多年前,中国最优秀的青年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觉醒。而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亦肩负重任。五四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青春密码”,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我们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将从吉光片羽中,找寻这套“青春密码”。
青年,敢于有梦,也敢于行动。
他们,信仰于心,无惧无畏。
他们,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改造中国与世界,是他们的青春志向。
担民族复兴之伟业,是他们的青春理想。
青春密码,一脉相承。
这代人的问题,会找到这代人的答案。
(青年毛泽东)
1915年9月,青年学生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向长沙各大学校发出一份《征友启事》。
(青年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发出《征友启事》)
这则启事用兰亭贴体书写后油印,笔力刚劲,文情真挚。目的是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做朋友,并指明要“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志同道合之人。最后,他还引用了《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两句诗,以表自己求友心切。那么,22岁的毛泽东为何要如此迫切且广泛地交友呢?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不足四个月时间,袁世凯便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一出,举国上下愤慨不已。寻找探索中国的救亡之路,是当时每个有志青年的理想。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校区,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毛泽东也同样愤怒而苦闷。他认识到,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单靠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面向社会结交更多的挚友,相互砥砺,共同提高。
(利用微缩摄影技术情景再现。)
起初,青年毛泽东的《征友启事》只得到“三个半”的响应。这“半个”来自“这个人虽有响应但未明确表态”,还有“两个”皆因“道不同,则不与谋”,后来都没有了下文。剩下的“一个”响应来自长沙长郡中学的罗章龙。16岁的他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就相谈甚欢,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宇宙人生,到治学方针方法、新旧文学,二人畅聊了足足三个小时,后结为“管鲍之交”。
《征友启事》也逐渐从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几十个人响应,以毛泽东为核心,慢慢聚集起一批共同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其中就包括了罗章龙、罗学瓒、周世钊、张昆弟等人,他们是日后新民学会的核心力量。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群踌躇满志的青年,是一群态度严肃的人。他们约法三章:不谈钱、不谈感情、不谈生活琐事。他们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一起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与方法,共谋中华之崛起。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何叔衡等13人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学会成员积极组织领导湖南地区学生爱国运动,推动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发动和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并取得了胜利。
这则《征友启事》,寥寥不到百字,却影响了中国百年的进程。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青春志向,终得“圆梦”,而他们的崇高精神也在一代代青年中传承与发扬。
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发扬新时代的五四精神,热爱祖国,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争做“圆梦新一代”。这套穿越时空的“青春密码”,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与每一个奋力奔跑的你共享、共勉。
专题 | 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