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荒山变金山 增收路更宽)
【一线讲述】
位于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是宁夏南部生态脆弱典型区,儿时的记忆里,到处是“烂塌山”“滚牛洼”。自20世纪80年代建县开始,生态建设就成了干部群众心头一等一的大事。
多年来植树造林、推地平田、治理水土流失,我们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推,一个流域接着一个流域治,眼见着荒山秃岭慢慢披上了绿装,我们又开始琢磨:绿水青山咋才能变成金山银山?
一开始,我们给承包集体林地的农户颁发林权证。山定权、树定根,人也跟着定了心。造林中,群众见缝插“绿”种植红梅杏、苹果、核桃等经果林,林果收入使农民尝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甜头”。不过,这林子的价值远远没有充分释放。
2021年,宁夏开始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作为全自治区集体林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县区,彭阳县抓住政策机遇开展放活集体林权、盘活森林资源的先行先试。
在山林地确权登记时,我们发现,不少农户的承包林地非常碎片分散,一户少则三五宗、多则二十几宗地,按照一宗地颁发一本不动产权证,全县158万亩山林地,光制证就得20多万本。于是,我们在全自治区首创“山林地确权明白书”,把林地的面积大小、坐标点、范围点、不动产登记证编号等汇总到一本“明白书”上,确实有抵押贷款需求的农户可以再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可别小看这本“明白书”,受它的启发,宁夏不断优化完善不动产登记系统功能,最终实现了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可以记载多宗林地权属,破解了“一户多证”的颁证难题。
解决了“山林怎么分”,“林地怎么用”的问题又提上日程。林地增值,还得在产业立体化上下功夫,“树上”“林下”“林产品”都不放过。
首先“破圈”的就是山杏。林草部门专门送技术下乡,帮助农户把低效山杏林改良为高产红梅杏,产出值比之前增加5倍以上,近两年共实施山杏改良红梅杏6400亩7万多株,再通过商品化代替“提篮小卖”,红梅杏甜出宁夏、香飘全国。这让农户找到了增收新路子,有的人盘活流转林地栽植经济林,好果子越发不愁卖。
林下“掘金”的法子也很多。一开始,单家独户在林下搞养殖、种植,有收益但是没规模。我们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村民可以将承包的林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联农带农的模式也很受欢迎,比如,企业流转集体林地以后,流转林地内山桃、山杏核、林下药材由拥有承包权的农户采摘、采挖,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我们已盘活流转林地5万余亩,每年适度规模发展林下养鸡40余万只、养蜂1万余箱、累计种植林下中药材26.5万亩,既补充了林地肥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随着林权抵押融资渠道的打通,未来点“绿”成“金”大有文章可做。
(本报记者张文攀、闫磊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