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孔泄洪之下,潮新闻夜探建德临时安置点)
今天(6月24日)零点,杭州建德江滨中路边几辆市政工程车仍在忙碌。
施工人员穿着雨衣,或引导,或排水,一刻不停。
零点建德江滨中路附近。谢春晖/摄
23日晚9点,新安江水库加大至3孔泄洪闸泄洪后,建德相关防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重点风险地带人员转移,新安江沿线防护措施以及各类的市政排水设备也都设置并部署完毕。
“4年前,我们经历过9孔泄洪,现在3孔,我们还是比较平静的。”
新安江街道一处居民临时安置点里,市民王大哥“淡定”地说。
潮新闻记者跟随新安江街道工作人员走访临时安置点。谢春晖/摄
3孔泄洪后,潮新闻记者走访建德城区内转移人员的临时安置点。
四年前受灾的居民楼,已整幢转移
“社区帮忙搬家具,我们心里很暖”
建德城区严东关路的唯庭酒店是其中一个居民安置点,里面暂住着从不远处拱新路13号老居民楼里转移出来的部分住户。
2020年7月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时,拱新路13号是建德城区内受灾最严重的居民楼之一。
“当时的水都快淹到2楼了,不少邻居家受了损失。”一位市民说,拱新路13号这幢楼很老了,且处于城区内地势十分低洼的区域。一旦泄洪流量增大,新安江水位持续上涨,就有可能造成居民楼内再度进水。
拱新路13号附近。谢春晖/摄
接到相应的防汛工作要求后,新安江街道立即开始行动。截至23日晚9时,街道发动村社干部334人、党员群众和楼栋红管家2156人次参与值守,排查安全隐患114处,转移隐患点群众45户100人。
“我们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人员转移至启用的临时安置点。”新安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谢晓君说。
居民吴大姐一家局被安置在了唯庭酒店。
晚上11点,记者到她的酒店房间了解情况。
吴大姐和女儿住一个标间。“条件挺不错的,我很踏实的。”吴大姐半躺在床上,神色比较轻松。
社区协助转移人员转移物品。受访者供图
令她比较暖心的是,转移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考虑人员安全,还替大家留意家中贵重物品。
“我家里东西比较多,光冰箱就有三个,社区不仅帮我把冰箱搬去了社区办公室,还给我找了有插座的区域,以免冰箱停电导致里面的食物变质。”吴大姐说,社区比大家想得更周到一些。
搬家具、行李和冰箱时,社区工作人员骑着三轮车、推着手推车来帮忙。
“辛苦他们了。”吴女士说,就连女儿的一些备考资料,也被打包放到了专属区域暂存。
有人要做血透,有人想要软烂一些餐食
临时安置点上,大家的各种需求被尽量满足
到临时安置点后,各项生活必需都有保障。
“我们社区会为转移人员集中提供一日三餐,在各个安置点上也准备了应急的药品、水、方便面等物资,只要转移人员有需要,随时可以取用的。”府西社区党委书记郑迎春说。
吴大姐在临时安置点。谢春晖/摄
记者了解到,转移的辖区居民各个年龄段都有,需求也各不相同。“有位老人要做血透治疗,一听要泄洪转移,和家属都很紧张。”郑迎春说,结合这些实际需求,工作人员做了解释和记录。“我们会确保居民就医、上学、用药的各项需求。”
另外,在转移人员中,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转移时我们也会联系子女或亲属,若老人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沟通之后也会帮忙准备药。”
“在餐食上,一些老人需要软烂一些的食物。”连这些细节,社区也注意到了,尽量满足。
安置点里,社区给转移人员送了一个西瓜。谢春晖/摄
以府西社区为例,转移居民大多对泄洪转移表示理解。
在风雨中值守,在酒店大堂眯一会儿
这一晚的建德,很多人无眠
已经凌晨了,唯庭酒店的一楼大堂里,府西社区社工李嘉彬坐在沙发上,仍是电话接个不停。
如此泄洪防汛形势之下,仍有不少工作要处置。
凌晨,社工李嘉彬还在忙碌,通话对接事项。谢春晖/摄
“等一下就在沙发上稍微眯一会儿。”他说,这一晚要在安置点度过,留在大堂自己会更安心一点,居民有任何需要他能随时反应。
这一夜拱新路13号边值守人员通宵值守,累了就在这把椅子上休息。谢春晖/摄
在拱新路13号的居民楼边,新安江街道已安排人员在房子四周堆好了防汛沙袋。
“今晚我们在房子边上过,一旦房子这里有积水情况,我们要及时报备处置。”13号后侧房子一楼商铺边放着两把折叠椅,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说,累了就在这里歇一会儿。
除了要紧盯拱新路13号外,他们还要到路面和江堤巡查,及时劝阻市民不要翻过围栏到江堤下去抓鱼。
凌晨1点,雨仍在下,远处的云层有闪电。记者从酒店窗户向外望去,楼下建德公安、市政、应急等部门和新安江街道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没有停歇。
同时,也能看见新安江上从水库一泻而下的千岛湖水正滚滚流向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