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不“冷门”的,是梦想的滚烫)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
去敦煌!7月11日,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去敦煌!北大钟芳蓉,祝福你!”毕业生钟芳蓉,在祝福声中奔赴理想。
四年前,农村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因选择了最“冷门”的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很多热心人认为考古专业“太冷门”“没钱途”“难找工作”,对她极力劝阻。
四年后,北大毕业生钟芳蓉初心不改,追随自己的偶像、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走进敦煌,用行动证明了当初所言:“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好。”
盛夏是属于青春和梦想的季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或正在等待一纸通知书飞来,开启人生新一站;或收拾好行囊告别校园,开启人生下一程。在这个互送祝福、互道珍重的季节,“星辰大海”“未来可期”是毋庸置疑的高频词汇,知识与理想也总能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钟芳蓉的选择,再一次让人们看到:梦想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
近年来,每逢毕业季,“选专业”的相关话题都会如火如荼。回顾近十年来高考热门专业,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一些专业从“王者席位”上消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生力量异军突起。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需求和新的领域,与之相关的专业也必然会让年轻人有新的选择。而与“选专业”形成对照的,还有一个热门话题,那就是“就业难”。无论选专业时多么眼花缭乱,毕业时都要面对现实。每到这个时候,“择业观”的重要性就尤为凸显。
1835年,马克思在其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这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当代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世界,更需要对社会和职业有清醒的认识,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无论是填志愿还是找工作,务实心态都无可厚非,更是绝大多数人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但与此同时,不管选择哪个专业哪种职业,更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付出努力。
择业观,其实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很多如钟芳蓉一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热爱,让旁人眼中的“冷门”,变成梦想的滚烫。
达成远大的目标很难,因此更需要找到内心的航向。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