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东湖评论:尊师重教,让“师道”光芒薪火相传)
为学莫重于尊师,兴国则必须强师。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6日,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逄锦聚等12位教育工作者入选。他们是光荣的,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人类最神圣的事业;他们是幸福的,因为全社会都向他们投去尊敬的目光。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部在今年3月1日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显示,截止2023年底,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比上年增加11.42万人,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典型,如,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副校长杨小玲,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李保国,吉林大学原教授黄大年,复旦大学原教授钟扬……他们都是杰出教师的典范,是崇高师德的忠实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心、奉献和责任,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组织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开展“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选树宣传活动,推出一揽子尊师惠师举措。今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千方百计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使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随着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迈进,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吸引和鼓励大量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应切实承担起作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涵养德行,提升能力,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立志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更好点亮孩子的未来,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
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正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时代,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新风尚,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营造出崇智尚学的氛围,才能使广大教师激扬砥砺奋进,让“师道”光芒薪火相传,使之成为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宜潮(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