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太阳鸟时评:用创新之犁,耕出希望田野“满目新”)
眼下,全国秋粮收购和秋种加速推进,各地开展新探索,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收近八成,秋粮收购也在同步展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民生,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情。金秋十月里,各地农户抢抓农时,进行秋种、秋收以及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到处一派农事繁忙的景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口口相传的俗语,这是朴素的生存智慧,也是时代命题,要筑牢“大国粮仓”,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就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用创新之犁,耕耘希望田野,让秋种接续秋收,环环相扣、步步到位,方能让我们看到沃野田畴“满目新”,让亿万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底气十足。
秋播秋种忙,孕育希望田野“新希望”。秋收正当时,处处好“丰”光。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重浪……放眼神州大地,丰收的答卷喜人,在礼赞丰收、分享风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背后的辛勤耕耘,是“天道酬勤”的生动注脚。不负农时、不误农事,秋种正当时,要让土地“长”出更多的好粮食,就需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比如,安徽省财政今年拿出1亿元在全省推广精耕细作的示范,建立精耕细作示范点125个,推广在种肥同播时加入了土壤调节剂,减少化肥使用量,让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当下,田间地头不仅有秋收,更有秋种,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秋种景象,着力提升秋种质效,让希望田野孕育新的希望。
以科技赋能,增添希望田野“新活力”。科技,成为了田间地头的“热词”,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能”,让希望田野“科技感”十足。科技创新,是撬动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内生活力最重要的杠杆。比如,河南冬小麦已经播种了一半以上,在推广秸秆深耕还田技术上下功夫。让好技术更好地“扎根”田野,就需要派出专家指导组、科技特派员等,走村、入户、到田,把针对性的农技措施推广给种植户,增强新时代农民的“造血能力”,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推动“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努力用科技撑起“大国粮仓”。
冬闲田增收,铺展希望田野“新丰景”。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开源节流”,既要增加粮食产出,也要减少粮食浪费,扎紧扎牢“粮袋子”。比如,在湖南攸县,当地财政安排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进行良种和新型农机具补贴,已推广油菜精量一体化播种机38台套,大大提高农户油菜种植积极性,今年有更多的“冬闲田”第一次种上了油菜。“冬闲田”利用起来,既盘活了闲置资源,更能让同样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着力让“冬闲田”变“冬钱田”,让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奋力书写希望田野“新丰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实践,推动良种、良机、良策、良田深度融合,为秋种注入更多的新活力、新动力,进一步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绘就更多“粮”辰美景。
作者:梁文音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