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疆文化·文物说|牛气冲天“金钞子”)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纸钞 长29厘米,宽22厘米。背面盖有八思巴文“印造宝钞库印”红印章,自右到左横写“贰贯”,下面是花栏,栏中有铜钱图案。
框内下部从右至左竖书公告文字:“尚书省 奏准印造至元宝钞宣课差役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 诸路通行 宝钞库子攒司 印造库子攒司 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伍锭仍给犯人家产 至元 年 月 日 宝钞库使副 印造库使副 尚书省提举司”。
方框内的最上方,通栏从右至左横书“至元通行宝钞”,文字两侧是象征吉祥的宝珠火焰纹。下方四边饰以缠枝花卉纹组成的长方形边框,框内分上下两栏,上栏正中横书“贰贯”,下面绘有两串象征钞值的铜钱图案,左右各书一行八思巴文,汉语意思为“诸路通行 至元宝钞”。
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天然海贝、布帛等实物货币,到金属称量货币、铸币,直至纸质货币,中国的钱币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是四川的“交子”。起初“交子”只是一种代替货币交易的信用凭证,存款人把金属货币存放于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货币的数额写在用桑树叶做的纸质券面上,交存款人保存,作为取款时的凭证。存款人提取货币时,每贯付给铺户三十文钱的利息作为保管费。“交子”是四川土话,意思为票证、票券,在四川境内流通了80年,比西方国家发行的纸币早六七百年。
世界上最早在全国流通的纸币是元钞,即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币实物“中统元宝交钞”。元朝初期,纸币发行仿宋金两朝,由地方自行印制,不在全国流通。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发行统一通行的“中统元宝交钞”,终止各地自行发钞行为。“中统元宝交钞”与银钱并用,后来由于各种因素,该钞逐渐贬值。于是,忽必烈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实行了一次重要的币制改革。当时,元朝尚书右丞叶李将原在南宋末年献过的钞样略作变动,改为“至元通行宝钞”,受到忽必烈的嘉许,于是“至元通行宝钞”发行,俗称“金钞子”,与“中统元宝交钞”并行,规定“至元宝钞一贯,当中统宝钞五贯,新旧并行,公私通例”。
为了护航“至元通行宝钞”流通,元朝廷还采纳了由叶李拟定、尚书省颁行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十四款。该条划制订了关于钞票发行和流通方面的规定,包括元代纸币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与重要规定,周密详尽,直至元朝末年还有效。《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纸币制度条例,对后世的纸币流通产生了很大影响。
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海山发行了“至大银钞”,仅用了一年。至正十年(1350年),元惠宗发行“至正交钞”,只用了18年。而“至元通行宝钞”从1287年发行,直到元朝1368年灭亡,一直在流通,是元代影响最大的纸钞,也是元代流通中最重要的货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将元代纸币进行了详细描述,引起欧洲人的注意,西方开始借鉴和模仿中国纸钞。
阿拉善博物馆“大漠胡杨·北疆热土——阿拉善通史陈列展”展厅,就珍藏着一张“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纸钞。该纸钞1990年被一位牧民在黑城遗址附近发现后,由额济纳旗文管所收藏。1992年8月,阿拉善盟文物站征调了“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纸钞,由阿拉善博物馆收藏。2004年10月21日,这张纸钞作为黑城遗址出土的中国早期货币实物标本,由内蒙古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
黑城遗址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在历史上开发较早,西汉初期就在此大兴屯田,移民实边,黑城及其附近弱水两岸的膏腴之地,就是西汉初所设居延县和居延都尉府治辖的主要农业区域。隋唐时期,曾在居延旧址的基础上先后设置过同城镇和宁寇军戍守。西夏,这里是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胡军司的驻所。元朝建立后,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据黑城出土文书记载,元代,亦集乃路从事商业的各色人等均有,甚至当地的官吏、驻军也参与经商,买卖人之多是亦集乃路的一大特色,市面流通的钞券中,使用时间长、信用好的是“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到了元代晚期,通货膨胀严重,仅有“至元通行宝钞”和“中统元宝交钞”在市面上流通,而且面额很大。
黑城遗址附近从元末明初到清康熙年间,已经没有人居住。今天,我们通过黑城遗址发现的“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纸钞,了解到元代纸钞的形状、文字、图案、花纹、印押等情况,更了解到它让世界看向中国的历史价值。(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高玉璞 通讯员 吴婷婷)(图片由阿拉善博物馆提供)
【自白】
面值贰贯的大钞
□高玉璞
我从问世距今已经700多年,是元代重要的货币。
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位后,使用年号“中统”。在此之前,纸币由地方自行印制,不在全国通行。中统元年,即1260年,忽必烈下诏,发行统一通行的“中统元宝交钞”,结束了各地自行发钞的历史。
1279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二月,在丞相叶李的建议下,忽必烈下诏更改钞法,于是,我们11个弟兄诞生了,官名“至元通行宝钞”。我们分五文、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 一贯、二贯11种面值。那时,票面一贯至十贯的叫“大钞”,一百文至七百文的叫“小钞”,我面值为二贯,属于大钞。我们问世后与“中统元宝交钞”并行,朝廷规定:“至元宝钞一贯,当中统宝钞五贯,新旧并行,公私通例”。
作为钞票,我的材质是桑皮纸,颜色深灰,身长29厘米,宽22厘米,正面的内容在长方框里,方框内的最上方,通栏从右至左横书“至元通行宝钞”,文字两侧是象征吉祥的宝珠火焰纹。下方四边饰以缠枝花卉纹组成的长方形边框,框里分上下两栏,上栏正中横书“贰贯”,下面绘有两串象征钞值的铜钱图案,左右各书一行八思巴文,汉语意思是“诸路通行 至元宝钞”。下方横书汉字“字料”,表示纸钞批次;左侧横书汉字“字号”,代表单张号。框内下部从右至左竖书公告文字:“尚书省奏准印造至元宝钞宣课差役内并行收受不限年月 诸路通行 宝钞库子攒司 印造库子攒司 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伍锭仍给犯人家产 至元 年 月 日 宝钞库使副 印造库使副 尚书省提举司”。
为了防止被伪造,我的正面加盖了八思巴文“宝钞总库之印”“提举诸路通行宝钞印”;左上方斜盖长条形黑色骑缝章,印文“宝钞”。我的背面盖有八思巴文“印造宝钞库印”红印章,自右到左横写“贰贯”,下面是花栏,栏中有铜钱图案。
我们问世后,不仅在元代货币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观点】
最早的纸币制度
□许小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也是最早形成比较完备钞法(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的国家,为不少国家仿行。“至元通行宝钞”发行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同时制定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纸币管理法。其内容概要为:第一条,至元钞一贯,当中统钞五贯,至元钞自二贯至五文,凡十一有等,两钞并行;第二条,随路设官库,买卖金银,平准钞法,确定金银出库官价;第三条,昏钞倒换至元钞,以一折五,另加工墨费;第四、五、六、七条,民户包纳税课、购买盐引、偿还公私债钱,行用新旧钞均可;第八、九、十三条,收支交易,听从民便;第十二条,上下半月计点平准钞库;第十、十一、十四条,伪造者处死,首告者奖励,官员推行宝钞不力,断罪解任。
从上述内容看,《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明确了伪造与贪污纸钞的处理办法,树立了“至元通行宝钞”和“中统元宝交钞”的权威性,确定了以银为本以及纸钞的法偿性,规定了“至元通行宝钞”兑换“中统元宝交钞”和金银的比价,以及设置发行准备金、买卖金银的具体制度与办法等。
《至元宝钞通行条划》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发行管理条例,综合了自有纸币以来的管理经验,以一个专门文件的形式作为朝廷的法令,不但从制度上、政策上看是空前的,从纸币管理的思想上来看,也达到了成熟的水平。
我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长期演变和发展过程,自唐朝的“飞钱”和宋朝的“交子”“会子”出现后,标志着我国货币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唐朝的“飞钱”还不是纸币,宋朝的“交子”“会子”流通范围有限,那么元朝的纸钞则在官府、民间畅通无阻,交粮纳税、交易往还,无不用钞。元代钞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纸币流通制度,在世界货币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系阿拉善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史话】
最早的货币实物
宋元是中国古代纸币发展的鼎盛时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世界上最早以统一的纸币制度作为基本货币制度,先后发行了“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正交钞”,其中,“至元通行宝钞”是流通中最主要的货币。
中统元年,元世祖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中统元宝交钞”,开创了以白银为准备金的纸钞本位制度,并在各地设置兑换机构交钞库,便于纸钞白银或新旧钞的兑换,将纸币发行权彻底集中于中央政府,建立全国统一的货币制度。
“中统元宝交钞”发行后成为元政府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而后,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效仿元朝发行纸币。“中统元宝交钞”一直行用至元末,是目前可实物查证的、中国现存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通货膨胀,物价大涨,“中统元宝交钞”大幅度贬值,忽必烈决定实行第二次币制度改革,印制和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与“中统元宝交钞”并行。新钞一贯当旧钞五贯,仍以金银为本,银一两合钞二贯,金一两合钞二十贯。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元代纸币流通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纸币的制造,无论它的规格和认可手续,都和真正的纯金币或纯银币那样郑重可信……这种纸币大量制造后,便流通于大汗所属领域的各个地方,没有人敢冒生命的危险拒绝支付使用。他们的所有臣民,都毫不犹豫地接受采用这种纸币,因为无论到任何地方营业,都可以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如珍珠、宝石、金银等等……”
“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通行宝钞”大范围的流通,方便了元朝广袤疆域内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与往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海丽娜 供稿)
(支持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