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这里 听懂江苏 | 江淮之花 绽放芳华)
编者按:一座城就是一部有声书。作为东部沿海大省,江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央广网江苏频道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在这里,听懂江苏》,聚焦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通过有声海报、动态视频海报,多角度、多层次记录江苏的独特魅力;通过有故事、有温度的声音,讲述“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央广网盐城11月14日消息 近日,在江苏淮剧博物馆的江淮戏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演出吸引了众多戏迷的目光。舞台上,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携手同仁,带领徒弟共同演绎淮剧的经典剧目。
陈澄唱腔婉转、身段优美,青年淮剧演员们紧随其后,一颦一笑间尽显淮剧的魅力。“传授作品既是对自己艺术水平的检验,也是促进青年人才茁壮成长的动力。”陈澄表示。
淮剧,来自江淮,唱腔起源于民间说唱与劳动号子,铿锵豪放、质朴优美,迄今已延续了200多年。
点击收听“淮剧”
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5岁起便能将“淮调”唱得有模有样。在陈澄看来,淮剧与其他剧种虽有渊源,但有自身独特魅力,“淮剧是以板腔体为主的剧种,曲调丰富,能古能今、能文能武,其声腔极具张力。同时淮剧的台词很接地气,能演绎百姓的喜怒哀乐,与观众生活贴近。”
戏曲之韵,绵延不绝。传统戏曲承古启今,要在传承中绽放新彩,就要不断获得当代表达力和新的生命力。
作为淮剧传承人,陈澄认为,传承、创新与传播、传艺同样重要。在谈到老戏新编时,陈澄举例说道:“《九莲十三英》中的《吴汉三杀》,我们把它重新改编成《王玉莲》《宝剑记》。这既是传承,也是突破。青年淮剧演员要在老一辈的引领下,先将传统剧目传承好。”
同时,陈澄追求优秀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并重,力求每天“归零”的状态,不断前进。她的代表作《祥林嫂》突破传统,自登上舞台以来便广为流传,常演常新,经典传承剧目《赵五娘》更是吸引了大量戏迷加入淮剧爱好者的行列。
从艺三十多年,她致力于挖掘戏曲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2014年,由陈澄和她先生陈明矿联袂主演的现代淮剧《小镇》横空出世。《小镇》作为江苏省淮剧团的原创剧目,于2016年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目前已演出240多场。
传承不光在艺术圈,更在观众。她提到:“我们的精品力作和创新剧目既要固定老一辈观众群,让中生代越来越热爱,还要吸引更多青年朋友的加入。”近年来,江苏省淮剧团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一股“淮剧热潮”,让更多青年学子能够关注并爱上淮剧。
此外,陈澄还通过在社交平台上直播、拍摄短视频和翻唱方言歌曲等形式,吸引了几十万线上粉丝。
网络搭台,不仅为戏曲演员解锁更多可能性,也为传统戏曲开辟了新赛道,让古意也能迸发新意。
淮水茫茫,淮音袅袅。淮剧历经百年之旅,始终生生不息。在舞台上、在课堂间、在屏幕里,“江淮之花”持续绽放芳华,不断被展示、传播、创新,在新时代里愈加焕发昂扬的生机。
监制:伏成镭
统筹:栾永胜
记者:顾炀威 王纪民
设计:王宣宣
鸣谢: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 江苏省淮剧团 江苏淮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