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山里的精灵】注重边界感的马鹿在贺兰山更有安全感)
对人类信任的安全距离已从几百米缩短至几十米
【三山里的精灵】注重边界感的马鹿在贺兰山更有安全感
0
2024-01-05 08:19:21
2024-01-05 08:19:21 来源:
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
有多少山峦,就有多少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万物生灵,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巍巍贺兰、生态六盘、大美罗山——“三山”护佑下的宁夏,万物生长、生机盎然。
贺兰山,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马鹿、岩羊、黑鹳、蓝马鸡等珍稀动物在此栖息;六盘山,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有“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之称;罗山,宁夏中部干旱带上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区域绿色生态屏障,有着“荒漠翡翠”的美誉。
2024年1月,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组建全媒体报道团队,以“三山”为生态坐标,探访秘境里的精灵,用笔触、镜头和手绘,记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动人故事,展现宁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宝地的奋进足迹。
别名白臀鹿、赤鹿。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1300米—5000米的高山草甸、草原、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稀疏灌丛和溪谷沿岸。
我的家在贺兰山,这里物产丰富,水源充足,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让家族成员数量逐年增加。每年9月—11月是家族成员的“相亲”时段,邻近的族群都会来“相看”,为了一个看对眼的配偶甚至会争风吃醋,短暂“合群”后,为族群添丁带来惊喜。
在无人机的视角下,马鹿跃于山雪之间,仿佛群山间的精灵。
饱食一顿的马鹿,闲庭信步却又充满警惕。
马鹿各族群之间以沟为界,互不相扰。
马鹿隐于臀部的一抹白,是它周身唯一的跳色。
清晨五六点,是马鹿族群的早餐时间。冬季,贺兰山下的松树叶是它们的首选膳食。被啃食过的松树像被特意修剪过,远远望去,只留下了树冠,树干显得纤细颀长。走近一看,树枝上的马鹿齿痕清晰可见,1.5米以下的树干上留下的枝叶约2厘米长。或许,这就是生灵对大自然出于本能的爱惜。
饱食一顿的马鹿,闲庭信步却又充满警惕,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它们竖起耳朵、环视张望。
1月3日清晨,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马莲口管理站一路向西南进发,记者在护林员杨永祥的指引下,徒步10分钟就发现了两个马鹿族群,每个群各有二三十名成员。马鹿是贺兰山里体型最大的动物,也是鹿科动物中个头庞大的成员,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其通体棕灰色,与贺兰山山色融为一体,只有走近它们,才能发现隐于臀部的一抹白——那是它周身唯一的跳色。冬日的贺兰山,山石峻冷、白雪皑皑,在无人机的视角下,马鹿跃于山雪之间,仿佛山间的精灵。
马鹿族群有着自己的地域法则,它们以沟为界,各族群之间互不相扰,有着强烈的边界感。在杨永祥每天巡山的洪湾区域,10公里范围内有大大小小三四个马鹿族群,这是他巡山路上的“老朋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岩羊、狐狸等。
2017年起,宁夏启动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贺兰山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从生物族群的迅速扩大得以窥见,马鹿也从“稀客”变成了常住居民。杨永祥指着一个大约有20只成员的马鹿族群说,它们夜晚就宿在管理站不远处的林子里,它们对人类信任的安全距离已从几百米缩短至几十米。(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涛 徐佳敏 祁国昌 秦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