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刻刀“画”人生 | 喊乖:手起刀落 妙“果”生花)
原标题:刻刀“画”人生 | 喊乖:手起刀落 妙“果”生花
编者按:刀刃与器物摩擦碰撞,洒落丝丝碎屑;指尖微动,优美的线条被镌刻其上。雕刻家们用一把刻刀雕刻“时光”,让水果、玉石、木头等器物获得更为丰富细腻的美感,留下永恒的艺术,诠释精雕细刻的匠心精神。雕刻师是在雕物,也是在雕心,他们在岁月的坚守中,用一刀一笔雕“画”人生。“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德宏学习平台联合推出《刻刀“画”人生》系列策划,带你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雕刻家们“以刀为笔”的非凡人生,感受在案头笔墨间恒久流传的雕刻艺术。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村寨里,妇女们大都有一项绝活——果雕。不论是西瓜还是南瓜,抑或小小的苹果、杨桃,到了她们手里,总能在手起刀落间,妙“果”生花。
这些精美的果雕作品图案以花、叶为多,也有动物、鸟类。刻纹有各种平行斜线、弧形锯齿纹、圆环纹、凹凸曲线,刀刻效果极像剪纸,被誉为“多彩的傣族立体剪纸”,在每年傣族泼水节等传统节日盛会上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
在周末、假期和傣族节日,走进瑞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果雕剪纸体验点,便能看到一位身穿傣族服饰的妇女带领现场的参观者、学徒进行水果雕刻,她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果雕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喊乖。
在21世纪初的瑞丽地区,傣族节庆的活动用品一般都是“拼果盘”,即将各种水果切块后拼成各种造型,喊乖认为虽然这样也很漂亮,但是发现如果能单独把水果雕刻成一朵精美的花、一只灵动的孔雀,岂不是更美吗?于是,20多岁的喊乖开始自学果雕。
不同于其他初学者,喊乖并不会提前对水果进行线条描绘,或者是在白纸上绘出大致图案,“妈妈每次果雕前,都会静静地看着手中的水果一段时间,才会动刀。”喊乖的女儿永仙说道,或许是从小就习得剪纸、裁衣的原因,喊乖对设计类的东西很是得心应手,“大致有个思路和框架就可以动刀了,比如要雕的是牡丹花还是玫瑰花,因为每种花的花瓣技法不一样,如果过程中下刀下错了一点,可以就势雕成叶子或者是将原本的一朵花雕成两朵。”喊乖说道。就这样,没有图纸,没有样本,也没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喊乖仅仅凭着想象力、一双巧手和一把小刀,就能让普普通通的瓜果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
“学习果雕,首先要喜欢果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尽管起步晚,但是颇具天赋的喊乖并不懈怠,经常一雕就至深夜,并在家里加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家里人吃水果前都必须先给她雕”,雕完才能吃,以此避免材料浪费。“有时候,我们都不想吃水果,但是看着我妈妈每天吃完下午饭,就雕到凌晨一两点,都会不忍心拒绝她。”永仙回忆起母亲刚开始学习果雕时的场景笑着说道。除此之外,喊乖还让丈夫在家里的院子种上了木瓜、杨桃、桃子等各种水果,一到果实成熟时,家里的院子便成了喊乖的“免费材料库”。没有了“后顾之忧”,喊乖就更加潜心研究果雕技艺了。
上下组合法、瓶造型组合法、层层翻卷法……随着日积月累地学习和钻研,喊乖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归纳出了8种常用果雕技法,雕刻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刚开始学的时候一个多小时才能雕出来一个,现在10多分钟就能完成一个果雕,多的时候一天能雕20多个西瓜和南瓜。”喊乖笑着说道。
一次次让人“惊艳”不已的雕刻作品,让喊乖声名远扬。一到傣族祭祀、祈福的日子,喊乖的周围总是围了很多人,他们看着喊乖手起刀落间,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便“跃然盘上”,而且刀工“快、准、精”,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纷纷邀请其参加本村寨的节庆活动或红白喜事,渐渐地,喊乖“果雕达人”的称号便传播开来。
一年一度的中缅胞波节、泼水节等重大节日,是喊乖“一展身手”的日子,自2011年开始,瑞丽市中缅胞波节、泼水节期间的果雕比赛获奖名单,喊乖都能榜上有名。“与很多厉害的果雕师傅同场竞技后,我渐渐发现参加比赛的人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年轻人很少。我觉得傣族果雕作为我们傣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去传承、去发扬。”喊乖目光坚定地说道。
2015年,喊乖就开始收集材料,申报瑞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果雕代表性传承人,“成为非遗传承人,可以申报项目和经费,申请成立体验馆,便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傣族果雕文化了。”喊乖解释道。2016年,喊乖被命名为瑞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果雕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被命名为德宏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果雕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果雕代表性传承人。
三年的时间,喊乖一直坚守传承傣族果雕的初心,不断研究新的果雕技法,在一次次外出学习和活动参与中传播和弘扬傣族果雕这一傣族民俗文化,并带动家族里的年轻人投入傣族果雕文化传播中。“现在我们家族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雕果雕,特别是年轻的那几个,雕得特别好。”喊乖骄傲地笑着说道。
“每次去参加交流活动,我最喜欢的还是去学校,那里有孩子,有孩子就有未来。”每半个月,喊乖还会去学校教授傣族果雕、傣族剪纸方面的课程,时而教学生,时而教老师,这是因为瑞丽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大班以上)都安排了“非遗进校园”的相关课程,喊乖等非遗传承人需要先培训出一批“非遗老师”,让“非遗老师”们可以常态化开展非遗课程。“虽然教老师比较轻松,但是我更喜欢教孩子们。看着他们一个个刚拿到水果就想吃掉,但又会忍住不吃跟着我制作果雕的样子,我就会觉得很可爱。”喊乖笑着说道,“再怎么没时间,一个月至少也要去一次。”
今年,已经是喊乖坚持果雕的第40个年头,在常人眼里反复练习刀工是一件十分枯燥的活儿,但在60岁的她眼里却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她相信只要坚持传承和发扬下去,“舌尖上的艺术品”总会被更多人看到。一把小刀、一双巧手、一个瓜果……眼下,她仍每天埋首在如花般“盛开”的瓜果间,以热爱坚守匠心,一刀一刀雕刻着自己的艺术世界。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德宏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统筹:唐莉娜 和晓 杨清舜 郭晶
策划:朱边勇 刘亚旭 杨曦萌 董绿叶 赵玮宇 何真玉 杨雨欣
文案:杨曦萌 董绿叶 姜熔
海报设计:杨红玉
编审:彭娜
部分素材来源: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