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准施策惠民生,创新服务暖童心)
——残疾儿童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社会服务试点项目成效显著
为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水平,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积极承担了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残疾儿童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社会服务试点项目。该项目向四川省区域内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黑龙江省在内的421名脑瘫、脊柱侧弯等残疾儿童精准适配坐姿矫正椅,并提供全流程康复指导服务。有效解决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难题,显著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能力,同时体现了党中央和政府对残疾儿童的关爱之情,积极引导全社会强化残疾预防和康复意识,关心、支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一、精准筛查、科学配适,破解康复难题
针对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及黑龙江省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通过跨区域联动民政部门、医疗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等多方力量,完成受益对象筛查及配置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康复评估等手段,精准锁定亟需帮扶对象。项目聘请康复医院专家团队开展综合能力评估,检测儿童肌张力、坐姿平衡等数据,为每名儿童定制康复指导建议,并“一对一”指导家长组装调试,模拟生活场景训练,确保适配效果。项目不仅实现了康复资源的精准落实,更以系统性服务推动残疾儿童康复从“被动救助”向“主动发展”转变,为完善我国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二、创新服务模式,形成服务闭环
项目突破传统的康复辅助器具发放模式,以“服务闭环”为核心,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从“简单配置”向“专业赋能”升级。以“检测-适配-追踪”为服务体系,聘请省康复医院专家开展康复综合评定,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再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教会家长操作技巧;最后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回访”相结合的机制,解决受益对象日常遇到的康复及设备使用的问题。项目组通过对受益家庭的后期回访了解到,受益儿童每日有效训练时长明显提升,躯干控制能力显著改善。
三、精心组织、高效落实,打造全国示范标杆
协会始终秉承着“为会员服务、为残障人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宗旨,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加强行业建设,多次为云南、贵州、山西、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重庆等地区低保、无保、贫困及低收入残疾家庭配置康复辅助器具,为广大残疾人和老年人谋福祉。协会领导高度重视本次项目实施,精心制定项目计划,压实各方责任:一是积极调动地方资源,以民政部门为依托,深入基层,完成受益对象筛查,确保所选择的受益对象符合申报要求并及时进行配发;二是认真落实配套资金,扩大受益对象范围,发挥公益资金最大效能;三是与各责任单位紧密协作,及时沟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曾亲赴四川、黑龙江两地进行调研,了解项目进展,狠抓项目落实。四是通过各个渠道对项目进行广泛报道,增进社会各界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认识和使用,让其成为改善生活质量、提升自理能力的工具;更要把党和国家对残疾儿童的关怀之情宣传到位,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充分了解并享受到这份关爱。
四川省甘孜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表示,配发坐姿矫正椅不仅为残疾儿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社会对残疾儿童群体的关爱与重视,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从雪域高原到黑土边疆,421把矫正椅不仅撑起了孩子们的身体,更托举起他们对美好童年的向往。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以“康复辅助器具,共筑美好童年”为旗帜,用专业的态度与服务的深度,为残疾儿童铺就一条走向阳光的成长之路。
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将为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进入“精准化、专业化、社会化”新阶段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