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大优质资产全面亮相,中海商办开启2025总部办公购置潮!)
北京作为超一线城市,不仅办公租赁市场深受行业关注,在购置交易方面,伴随近些年多个知名项目的交易达成,大宗交易市场也同样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今年,伴随中海商办旗下多个优质商办资产的亮相,北京又将开启新一波总部企业办公资产购置潮。
3月28日,“聚势擎变 共筑商办新生态”中海商办合作伙伴领袖峰会,在中海金融中心盛大启幕。本次会议吸引了百余位一线交易市场高层代表莅临现场,共话总部企业发展前景。
大宗交易的活跃度,始终离不开项目本体。活动伊始,中海地产北京新城公司写字楼事业部总监 段建乐先生推出 中海金融中心、中海时代广场、中海金海汇、中海金玺汇 四大商办资产,进行产品解读。
中海金融中心,作为金融街南拓区颇具国际商务感的总部集群,与宣武门外大街、广内大街等城市主干道紧密相连,交通优势明显,区域文化底蕴厚重。
约36万平米的典藏级商务综合体,包含了七栋建筑面积共23.16万平米的甲级写字楼、5.4万平米的四合院商业,以及1.07万平米的城市绿地公园。中海金融中心由外至内,从硬件配套到人文环境,可全方位满足企业总部高定需求。
将视线向西移动,与新首钢园一路之隔的中海时代广场,地下三轨交汇,交通区位优势同样明显。
地上三栋近百米高,总体量21万平米的5A级写字楼里,包含着面积约2800平米,使用率达74%的超大平层无柱空间,可为企业提供更多自由组合空间。配合以绿建三星认证标准打造的生态硬件品质,以及自持型商业中海环宇荟,项目整体可为企业赋能高效商务办公。
而占据西长安街南区,紧邻莲石路的中海金海汇,则以港湾式国际步行街形态,八栋独栋式商业建筑围合而成。在约3000平米的花园式独栋里,企业享有专属冠名权,并拥有可灵活打造会所、花园的顶层露台。在日常办公之外的空间赋能,非常贴合有形象实力展示需求的企业。
位于新首钢东南门户的中海金玺汇,近1万平米的精品独栋,在独立商办产权之外,还为客户提供露台+退台共约600平米的赠送空间。联动首层1400平米旗舰商业,中海金玺汇构建出更具小资情调的无忧商务生态办公精品。
在品鉴过中海商办四大优质资产项目之后,第一太平戴维斯高级董事 华北区投资部投资负责人 李健先生 用详尽的数据报告为在场嘉宾带来了《新形势下大宗交易市场研判》。
2024年的大宗交易市场,从收购物业类型来看,写字楼以63.2%的成交金额占比高居榜首,这显示出了办公物业交易市场的重要地位。
而在买家类型里,内资成交金额占比已达78%,共完成47宗成交。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对于资产配置意识上的提升。
在今年一季度,北京大宗投资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人民币103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0%,7.2%,市场表现好于去年。
李健先生表示,大宗交易市场在2025年的良好开局,体现出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的韧性。经过买卖双方多年的接洽,产品价值中枢已经基本清晰。未来伴随各类内资企业的进入,贴合企业需求的优质资产会受到更多青睐。
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北京大宗交易市场整体在稳中向好,而中海商办今年重点推出的中海金融中心、中海时代广场、中海金海汇、中海金玺汇,自然也是不可多得的资产增速高地。
会议上,中海地产北京新城公司写字楼事业部总监 段建乐先生,与戴德梁行副董事总经理 北京资本市场部主管 杨蕾女士、高力国际董事 华北区资本市场及投资服务 韩默先生,分别就企业资产配置问题进行了对话分享。
杨蕾女士表示,从过往几年的交易走势来看,投资机构在减少,险资企业与自用型买家在增多。并且,自用型买家已经从传统的国央企、金融企业,扩大到TMT,以及各类协会、商学院等非传统机构。当买方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时,各大办公项目就更应该了解自己的产品特点,主动向市场发声,方能找寻购置需求相契合的企业。
韩默先生认为,在当下“住宅呈酒店化,酒店呈公寓化”的重产品化时代,客户的个性化购置需求越来越多。开发运营商在打造非标商办资产的同时,要定向绘制“客户画像”,针对不同企业的资产配置偏好,有侧重点地展示项目价值。
段建乐先生表示,当经济环境、资产交易市场向好时,作为项目的实操者,往往更需要看清商办交易市场的“财源”在哪里。主动获悉热门行业发展走势,深度接触客户了解想法,积极地在软硬件配置上做出优化调整,可以更进一步达成最终成交。
择址而栖,择邻而居。对于企业而言,办公资产购置看的是产品特色,以及区域的发展前景。而位于金融街南拓区的中海金融中心,以及盘踞西长安街城市发展主脉的中海时代广场、中海金海汇、中海金玺汇,不仅区位优势明显,且在产品特色上各有千秋。
相信在2025年接下来的时间里,中海商办重点推出的四大商办资产,将为区域引入更多实力总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