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智赋能“青铜故里”,大冶有色“智”胜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站在全球智能化的风口浪尖,面对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等多重挑战,自主创新技术成为矿山企业手中的“利器”,而数智化转型则是开启智能矿山的“金钥匙”。当前,智能化矿山建设正加速推进,无人矿山、智能开采等前沿技术正从试点走向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矿产资源行业的资源勘探、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带来全面升级,推动矿山行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新纪元。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位于“青铜古都”湖北大冶,自1953年创立以来,历经70年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集地勘、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工业联合企业,年生产能力居行业前列,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为实现生产经营的全面升级,大冶有色携手华为,拥抱新技术,启动了铜山口智能矿山项目,旨在通过构建统一的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矿山生产、管理、决策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冶铜山口铜矿智控中心)
发展迎新局
技术破旧题
为建设智能矿山,根据调查发现,大冶有色铜山口亟须通过新技术解决以下问题:
数据孤岛需打通:在传统矿山运营中,数据分散于各个业务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和共享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矿山的智能化决策能力。
基础设备需升级:传统设备智能化程度低,难以与现代管理系统相适配。移动设备、IT 系统和 OT 系统之间数据交互困难,无法实现高效协同,影响生产流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规划、标准要统一:矿山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分散,服务器等资源独立部署,难以统一管理和调配,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运维成本高,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弹性需求。
变革智胜之道
勇闯数智新程
为实现采矿工艺优化、自动化系统升级、多网络融合等目标,大冶有色携手华为以铜山口为试点,采选“矿山流”全业务作业链,建立大冶有色公司级及矿山级数据管理标准,旨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基础打造适合铜山口矿山的智能铲运及调度执行、矿井智能通风、资源数字化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智能决策体系,促进企业生产达标达产、运营提质增效、管理科学高效。
搭建云平台,算力融合提效
大冶有色与华为合作,构建了“中心云+边缘云”的两级协同云计算基础平台。中心云与边缘云紧密协作,可实现云资源统一规划、管理与调配。云平台强大的弹性扩容能力,快速满足铜山口新建系统的资源需求;其灵活的资源调配特性,改变了以往信息化资源分散的局面,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数字化转型筑牢坚实的算力根基。
(智能化综合管控中心)
构建物联平台,数据互联增效
本次建设还采用了云边协同架构,打造统一工业物联平台。该平台全面采集采、掘、机、运、通、人、环等OT数据,涵盖42台移动设备、34套IT系统、42套OT系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一采集、清洗和标准化处理,为矿山智能化应用提供了丰富准确的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全面实时感知,有效推动业务流程的管控与优化。
完善数据治理,驱动智能决策
大冶有色建立了“一纲三策七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选用华为的GuasssDB数据库和DWS数据仓库,统一数据管理。通过详细调研,形成了涵盖多主题域的5层架构数据资产目录和数据标准。数据中台的建设,推动数据共享,落实标准统一、资产统一、服务统一、应用统一的“四统一”标准,助力矿山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
(铜矿数据治理体系)
通过与华为共同构建统一云平台、工业物联网平台、数据治理体系和算力资源整合平台等措施,实现人员设备精准定位、设备能源管理、按需通风、资源数字化管理、采选成本管控系统、综合管控等系统的应用,不仅为大冶有色实现了矿山数据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高效利用,还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大冶有色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典范,也为矿业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面向未来,大冶有色将继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共同探索智能矿山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为矿业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冶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