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起&落:蛰伏训科部打造特体队 扬眉长沙或再造黄金一代
如你所知,篮管中心下设有综合部、竞赛部、国家队管理部、训练科研部、开发管理部、社会发展部,这几大部门各司其职,而负责探索科学训练方法的训练科研部在这其中无疑算得上是个清水衙门,该部门由于要负责很多默默无闻的基础训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原本负责顶层国家队的宫鲁鸣在2005年突然来到这种整年与基层篮球苗子打交道的部门,他能适应吗?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宫鲁鸣反倒很乐于蛰伏于此,他认为自己终于可以潜心钻研一些训练业务,为中国篮球基层训练做些工作。
训练科研部是2004年12月1日正式设立的部门,很多工作准则和训练研发办法都过于粗枝大叶,信奉完美主义的宫鲁鸣到任之初就把很多条文进行了规范化梳理,然后再逐一付诸行动。那些年里,他在秦皇岛训练基地大力推动“特体”队(中国特殊体育人才男女篮)训练机制,重点培养中国16岁以下篮球苗子,此外他还曾联手张卫平开创奥运希望队……这些举措均获得了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这就是宫鲁鸣,无论把他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会找到办法把工作干出亮点和特色。
尽管当时CBA看似十分繁荣,但各家球队对于青训的投入微乎其微,篮管中心也没有专款支持特体训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曾经鼎鼎大名的国字号功勋主帅宫鲁鸣也不得不放下面子“沿门托钵”,最终他用诚意打动了一家赞助商,对方承诺给予特体队三年的赞助。在那些年里,宫鲁鸣做了大量基础性青少年培训工作,他很少有时间待在北京的办公室,大多数时间只能奔波于秦皇岛和云南海埂这两个训练基地之间。而那些年间,郭艾伦、周琦、赵继伟等这批日后征战2015年男篮亚锦赛中的国手们都曾在宫鲁鸣的特体队中打磨过。
除了培养青少年篮球人才外,宫鲁鸣还带头研制了CBA体测机制(从2011-12赛季开始实施)和“4+2”CBA签约机制(从2014-15赛季开始实施)。在CBA职业氛围尚有所欠缺的当下,体测有助于加强球员休赛期的自觉训练意识,而“4+2”签约机制则会在未来促进人才的流动和联赛的健康运转。
尽管宫鲁鸣做了大量幕后工作,但真正了解他工作价值的人实在寥寥无几。很多友人都认为,想要发挥宫鲁鸣的最大价值,唯一的办法就是就是让其出山执教,事实上,就连宫鲁鸣本人在2015年长沙夺冠后也直言:“对我而言,当教练比坐办公室要舒服很多。”所以,在宫鲁鸣出任训练科研部部长的最初几年时间中,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俱乐部老总登门拜访,希望其能出山执教,不要把才华埋没在基础训练中。面对这些诚意十足的高薪邀约,宫鲁鸣都只是一味婉拒。时间久了,大家才明白宫鲁鸣的一颗心已经完全放在了培养中国本土人才上面,而CBA目前对外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烈、本土球员的基本功却越来越差,这无疑是宫鲁鸣所无法接受的。
自从宫鲁鸣2005年下课后的这十年间,每次国家队选帅时,媒体替篮协列出的候选人名单中,宫鲁鸣的名字永远高居榜首,但因为种种原因,他都一直不肯出山。但当2013年男篮兵败马尼拉、球队沦为无人问津的烂摊子时,体育总局和篮管中心相关领导终于意识到,中国男篮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许只有请魄力十足的宫鲁鸣出山才有可能重整山河。而对于宫鲁鸣而言,在他心爱的中国篮球一次次蒙羞后,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带领男篮走出低谷、重塑灵魂。
当宫鲁鸣决意出山时,很多前些年原本支持他执教的朋友却都明确表示反对,原因就是目前的中国男篮千疮百孔,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多起色,仓促复出只会毁掉一世名声。但在国家利益外面,宫鲁鸣面对所谓的声名尽毁压根不在乎,他更看重的是无论成败都一定要为男篮完成换血:“我们成功也成功过了,失败也失败过了,如果说有什么英名,该糟蹋的也已经糟蹋完了,对吧?现在对我们来讲,其实这个就是一份工作,是你热爱的或者你从事一生的工作,那么你现在就需要站出来。成功固然好,(如果)不成功,我也能为这个事业发展培养一批人才,为后续的人奠定一个好的基础,这就足够了。”
众所周知,宫鲁鸣从球员时代起一直都秉承着完美主义的作风,当2014年他确定出山时,他要求有关领导必须给予自己足够的自主权,因为他对男篮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规划,他不希望自己的规划被中途干扰:“领导让我出来,我就出来吧。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我要以我的思路来组建这个队伍,要我和教练组说了算。”
在出任主帅伊始,宫鲁鸣做出的两项举措第一时间就引发了热议:第一,他公布的男篮集训名单中几乎全部都是年轻球员,其中就包括当时尚未开始打CBA的周琦,而2013年亚锦赛的主力们几乎全部落选。宫鲁鸣直言,他要把更多机会交给年轻人,不排除会引入一些老球员“传帮带”,但前提是他们愿意回来,要展现出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态度。第二,他组建了一个很特别的教练团队,除了李楠等几位本土教练外,两位技术顾问分别是代表严格训练精神的蒋兴权和代表球员职业精神的姚明。此外,他还主动向篮协申请留下了扬纳基斯的助教、负责战术训练的“小光头”洛安尼斯。
显然,从一开始,宫鲁鸣就通过一系列举措试图全力推动男篮加速换血,但媒体们却因为他们钟爱的一些球星落选而开始质疑宫鲁鸣的“步子迈的太大”。此后他带领男篮前往海埂训练基地苦练基本功和体能,这进一步被质疑是重走“三从一大”的老路。而在距离2014年仁川亚运会尚有两个半月时间时,宫鲁鸣就提前向外宣布,由于易建联脚踝有些伤病,所以将不会安排其出战亚运会。在那么早的时间就提前宣布阿联无缘亚运,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宫鲁鸣想借助亚运全力练兵,而阿联的休战除了能够给年轻的队友们留出更多锻炼机会外,也能让阿联本人更好地备战更为重要的2015年男篮亚锦赛。
最终如你所知,稚嫩的中国男篮在对阵日本领先15分时,宫鲁鸣做出“四上四下”的换人决定,球队随即惨遭逆转,最终仅获亚运第五。就此,宫鲁鸣尴尬地迎来了自己执教生涯的最低谷,而原本就因为大换血而对其不满的媒体们更是一拥而上冷嘲热讽,甚至有些媒体公开呼吁宫鲁鸣下课。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亚运会宫鲁鸣从一开始就是奔着练兵去的。通过亚运会练兵,那支年轻的男篮在精神面貌上明显蜕变很多,他们在场上拼搏的积极性、展示出来的体能优势原本都是亮点,但就因为输给日本,这一切都惨遭无视。
就这样,在仁川折戟后的这一年里,宫鲁鸣背负了重大的舆论压力,他非但不辩解,反而在多个场合主动自揭被日本逆转的“丑事”。与此同时,他和他的老搭档王卫星(注:王卫星曾在宫鲁鸣执教女篮时出任过体能训练师)深入CBA各个赛区对球员的体能进行摸底调研,并在男篮集训时进一步加强体能训练计划;他和“小光头”洛安尼斯一起研讨战术训练,试图把男篮的身高和速度灵活性完美结合;他和吴庆龙、崔万军一起搜集对手情报,精心准备对手的球探报告;他和李楠、胡雪峰一起调教球员的基本功和平衡更衣室关系……
毫无疑问,宫鲁鸣的这些布局非常全面,再度体现了他一贯坚持的完美主义风格,但可惜的是,真正了解他所作所为的人并不多。于是在亚锦赛开始前,舆论对于中国男篮的质疑和唱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随着亚锦赛一打开,男篮全新的精神面貌、充满活力的攻守配合、永不衰竭的体能储备都让世人惊喜不断,于是这才有了舆论的神奇反转,而最终中国男篮不负众望、强势夺冠,宫鲁鸣也就此实现了舆论层面的大逆袭,一如他在1996年和2000年所经历的舆论反转一样。
总能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上演救火奇迹,这就是宫鲁鸣的神奇之处。事实上,无论是宫鲁鸣球员时代以1米72身高成为中国最佳控卫还是教练时代三度成功救火,他总能上演奇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信奉完美主义哲学。他不仅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还有雷厉风行、不畏人言的完美执行力。正是因为宫鲁鸣一直都在追求完美,所以,即使他三起三落,即使他屡屡引发质疑,但当中国男篮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这位“救火专家”就从不会让人失望。而在此番男篮长沙夺冠后,原本被诟病为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男篮却在宫鲁鸣的调教下又展现出了成为黄金一代的潜质。如果中国男篮未来真的再现黄金一代的话,那么宫鲁鸣这一生不仅三度救火成功而且还将三度造就黄金一代。所以从这个意义出发,中国篮球从来不缺球星,缺的只是宫鲁鸣式的完美主义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