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星期五)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科学家开发AI模型:通过婴儿眼睛观察世界学习语言
科学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模型,通过研究头戴摄像头记录的单个婴儿生活的一小部分,学会了识别“婴儿床(crib)”和“球”(ball)等词。参与了这项研究的研究员表示,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是如何学习的。这一点以前一直不清楚,因为其他语言学习模型,如ChatGPT,在数十亿个数据点上学习,这与婴儿的现实世界经验无法相比。
2、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更常见:与X染色体有关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这种差异,一种新的解释出现了:通常在女性一半的X染色体上发现的一种分子涂层——而在男性细胞中却没有——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免疫反应。这种分子涂层是RNA和蛋白质的混合物,是X染色体失活的发育过程的核心。研究人员先前认为性激素和X染色体上有缺陷的基因调控是自身免疫差异的背后因素。但是,现在发现,X染色体失活的核心蛋白质本身可以触发免疫警钟。这一发现可能带来新的诊断和治疗机会。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科学家在量子材料研究上取得突破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描述了一种新方法的发现,该方法可以将玻璃等日常材料转化为科学家可以用来制造量子计算机的材料。传统的计算机使用硅作为导体,但硅有其局限性。量子计算机能绕过这些限制,而新方法将帮助量子计算机进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2、脑蛋白的病毒样结构可能有助于解释癌症引起的记忆丧失
在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癌症并发症中,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开始攻击大脑,导致快速发作的记忆丧失和认知缺陷。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生物内战,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肿瘤可以释放一种看起来像病毒的蛋白质,引发一种失控的免疫反应,可能会损害脑细胞。
3、人工智能可以预测脑癌患者的生存期
人工智能(AI)可以预测成年脑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是否能存活超过8个月。使用人工智能成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将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计划,并更快地将患者推荐给可能挽救生命的治疗。
4、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预测碳纳米结构
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预测碳纳米结构在金属表面的生长方式,碳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合成可能会变得更容易。这种新方法将使利用碳纳米技术独特的化学多样性变得更加容易。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利用分布式声学传感技术,光纤可用于地震探测和提高铁路安全等
分布式声学传感(DAS),也被称为振动传感系统,能检测振动并使用光纤存储声波能量。利用现有的光纤网络,分布式声学传感器能收集实时数据,帮助作业者做出最佳决策。对于收集的实时数据,可利用分类算法用于识别和定位泄漏、电缆故障或其它不寻常的噪音等事件。这项技术使得沿着光纤电缆的长度实施连续实时测量成为可能。分布式传感使用光纤代替传统传感器,后者依赖于离散传感器在预先确定的位置进行测量。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一种突破性靶向治疗方法:直接瞄准引发人类癌症的基因
科学家成功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靶向治疗方法,该疗法瞄准了KRAS基因,后者驱动了一些最致命的人类癌症,包括胰腺癌,肺癌和结肠癌。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癌症研究通讯》(Cancer Research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表明一种新的抑制剂药物可以用来靶向作用KRAS G12D,其是臭名昭著的驱动癌症的KRAS基因的一个子集。
2、科学家在操纵自旋波上取得突破:下一代信息处理技术成为可能
由于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寻找建立更快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方法。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电子自旋的模式,它被称为自旋波,能以比传统计算机更快的速度传输和处理信息。到目前为止,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如何操纵这些超快的自旋波来做有用的工作。
在一个重大的突破中,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UT)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开创性的方法,可以使用定制的光脉冲精确地操纵这些超快自旋波。研究人员用一种被称为正铁氧体的反铁磁体进行了实验。这种材料拥有一对不同的自旋波,通常彼此不会发生作用。通过使用人眼看不见的、位于极端红外频率下的太赫兹(THz)光,研究人员成功地使这些自旋波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使用强太赫兹场激发某个频率的自旋波可以引发另一个更高频率的自旋波,这有点像拨动吉他弦时自然产生的谐波泛音。
3、扩大宇宙的宜居带:新的研究重塑我们对外星世界的探索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阿姆利·万德尔(Amri Wandel)教授介绍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宜居系外行星的理解。他的最新研究发表在《天文学杂志》(Astronomical Journal)上,强调冰下液态水在扩展宜居带的传统定义方面的重要性。
经典的宜居带,通常被通俗地称为“金发姑娘地带(Goldilocks Zone)”,通常指的是恒星周围的宜居地带,那里的条件允许表面液态水的存在,进而延伸到我们所理解的生命。然而,万德尔教授的研究通过说明冰下液态水的存在可以大大扩展这个区域,为宜居系外行星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4、研究人员绘制植物免疫进化图谱:解开植物免疫和生长背后的基因秘密
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研究人员绘制了植物免疫的进化图谱,揭示了一种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的途径。植物不断进化出新的免疫受体,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原体。RIKEN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CSRS)的研究人员追踪了植物免疫受体的起源和进化轨迹。他们的发现将使从基因组信息中识别免疫受体基因变得更容易,并可能有助于开发抗病原体作物。(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