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消息,人类的预期寿命曾稳步增长,但这一趋势如今正在放缓。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已接近寿命的天花板?
生命有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每个人都会死亡。然而,多亏医学的重大进步、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自19世纪以来(除去少数几次疫情),人类的平均寿命一直稳步增长。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这一增长趋势正在减缓。
例如,《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杂志于今年10月发表了一项研究,称尽管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仍在增长,但过去30年的增长速度已显著放缓。此外,人类活到100岁的概率依然很低。在2019年出生的美国人中,仅有3.1%的女性和1.3%的男性预计能活到百岁。研究人员指出,人类可能已触及自然寿命的上限,而当前针对癌症等与年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其延寿效果正在逐渐递减。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老龄化的未来如此悲观。最近,几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普通人的平均寿命能否达到100岁,以及如果人类寿命存在硬性上限,该如何突破。。
S·杰伊·奥尔沙恩斯基(S. Jay Olshansky):突破长寿瓶颈需要颠覆性科学进展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授,《自然-衰老》论文主要作者
“关于长寿,我们讨论的时间跨度很长,因此我无法基于一个无限期的框架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本世纪,任何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都不可能达到100岁。事实上,对今天在世的大多数人而言,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如此确信?
平均预期寿命是基于所有年龄段死亡率计算的。第一次长寿革命的成功归功于公共卫生进步,使得许多年轻人免于死于传染病。20世纪,儿童寿命的延长显著提升了平均寿命,但这种提升对每个人口群体而言只能发生一次,如今这一增长点已经被用尽。如今,那些从早夭中幸存下来的人可以享受长寿的恩赐,而人类应为这种生命的馈赠心怀感激。然而,当前不可避免的生物衰老过程成为阻碍。只要衰老过程无法逆转,且新生代人口中更多人面临这种不可抗拒的死亡规律,预期寿命的增长就必然减缓。我们的研究明确表明,这种现象在过去30年中持续存在,这一结论基于确凿的数据,而非推测。
未来可能发生什么?首先,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我们像现在这样逐一治疗疾病,把它们视为相互独立的个体,是否可能将预期寿命提升到100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早在1990年,我们就证明,即使完全消除所有主要致命疾病,也无法让人类达到100岁的平均寿命,更不用说永生。人类寿命受到多种老年疾病的竞争性风险限制,类似于“打地鼠”游戏:消除一种疾病,其他疾病很快冒出来。
那么抗衰老药物是否能够减缓衰老并延长寿命?我对此充满期待。然而,要实现100岁的预期寿命,需要各年龄段的全因死亡率从当前水平下降80%以上。如此大幅度的降低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开发和测试抗衰老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需要时间;此外,这种干预措施可能面临分配不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现有科学工具验证任何抗衰老药物对预期寿命的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今天研发出一种让人类活到120岁的药物,从整体人口层面来看,这种寿命增长也难以通过科学工具得到验证。
那么,理论上,一个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否可能达到100岁?答案是肯定的。进化并没有为人类设计一个特定年龄的“定时炸弹”。然而,正如进化也没有限制人类在一分钟内跑完一英里一样,这种目标在当前的生物条件下几乎无法实现。唯一的途径是,通过颠覆性医学或科学进展,同时影响人类生理与心理老化的各个方面——但即便这一突破正发生在眼前,也难以证明其会将预期寿命提升到100岁。”
尼尔·巴尔齐莱(Nir Barzilai):长寿基因与健康延寿的潜力
遗传学家,爱因斯坦医学院衰老研究所所长,“长寿基因项目”首席研究员
“我们在研究百岁老人的过程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是否像其他人一样,在60岁左右开始患病?或者说,他们会不会只是将患病的时间延长了40年?这显然听起来不太理想。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发现,他们的长寿和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患病时间比普通人晚了30到50年。而且不仅仅是健康寿命延长,他们的发病期也明显缩短。这意味着,如果他们患病,通常只会发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并且持续时间很短。大约30%的百岁老人终生未服用过药物,也未患过重大疾病。
因此,人类是否有可能健康地活到100岁?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但在我的研究中有数百人符合这一条件,放眼全球,这样的例子可能多达几十万。
不过,最近有一篇论文提出,人类的寿命极限大约是88岁。需要明确的是,这篇论文由人口统计学家撰写,他们通过回溯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这些作者的观点是对另一部分人口统计学家研究的反驳。后者认为,在过去150年里,预期寿命呈线性增长:每十年平均寿命延长十年。但杰伊·奥尔尚斯基(Jay Olshansky)则质疑:‘难道不会存在一个天花板吗?如果有,那寿命的线性增长就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那么,人类寿命的天花板在哪里?2016年《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通过数据分析指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最长寿命大约为115岁。这并不是每个人的寿命极限,而是一个统计学意义的上限。如果上限是115岁,而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可以活到80岁以上,那么寿命增长曲线就会趋于平缓。越接近这一上限,延长寿命就越困难。不过,我的研究发现,某些百岁老人似乎拥有特定的长寿基因,使他们能够达到或接近这一极限。因此,我们需要利用这些基因,开发相关药物,让更多人至少能接近这一阶段。
接下来,人类是否可能进一步突破这个天花板?从长远来看,答案是可能的,但在我有生之年恐怕难以实现。即便是动物实验,目前也未证明寿命可以大幅延长。我并不是说这个限制永远无法突破,而是想表达一个更现实的观点:如果许多人在80岁之前去世,而理论上可以活到115岁,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这额外的35年。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让人们在90岁或100岁时依然保持健康。我认为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关于《自然-衰老》论文提到的‘彻底延长寿命’,我的理解是超过150岁。是否可能?我认为不可能,因为寿命确实存在天花板;但我们是否能活得更久、更健康?答案是肯定的。”
普雷斯顿·埃斯特普(Preston Estep):人工智能是突破寿命极限的关键
生物学家,Veritas Genetics前首席科学官,“快速部署疫苗联盟”( Rapid Deployment Vaccine Collaborative,RaDVac)创始人
“人类寿命的未来完全取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现在谈人工智能对寿命延长的重要作用可能显得有些遥远,但我认为,它比单靠人类科学家解决生物衰老问题更为现实。
延长人类寿命有两个主要推动因素:环境和生物医学。过去,公共卫生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显著延长了平均寿命。而如今,生物医学的进步正带来更令人瞩目的成果,有望继续提高平均寿命。然而,要让平均寿命达到100岁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某些方面的进步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倒退。例如,反疫苗情绪的抬头、气候变化以及新疫情的潜在威胁,都可能削弱寿命增长的趋势。更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将看到寿命分布的进一步分化:最富裕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寿命将继续延长,而受教育程度较低或反科学的社会群体,其寿命可能停滞甚至下降。
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类寿命并没有无法逾越的物理障碍。然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实现根本性突破并延长寿命的可能性,目前仍然不明朗。一个有趣的参考案例来自物理学领域:过去几十年,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几乎停滞不前,这表明即使是最杰出的人类大脑可能也已触及认知的上限。此外,由人类自身制造的问题——如战争、污染和资源短缺——正在增加,这些因素可能进一步缩短人类寿命。要解决极端延长寿命所涉及的极度复杂的问题,并建设和维护支持极端长寿所需的社会和文明基础设施,显然仅靠人类现有的智能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突破寿命上限的唯一途径是超越人类智力的人工智能。当人工智能变得比人类更加智能时,许多目前看似不可能的突破将成为现实,包括显著延长人类生物寿命。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生物性是否仍是延长寿命的首选载体?或者说,最有效的途径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我认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是实现长寿的最佳路径。实际上,人类已经在以数字化的形式与人工智能融合。这种融合并非通过个体或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形态进行,而是通过将人类的集体知识和本质上传到计算机中。这些数据来自互联网通信和媒体,并被提炼为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核心基础。ChatGPT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是首个真正‘人性化’的人工智能,而这仅仅是人工智能革命的开端。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推理、科学发现和工程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此外,递归自我改进的人工智能能够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包括将人类的本质转移到非生物计算载体。这种融合可能是实现极端长寿甚至永生的最直接途径。同时,它也会带来显著延长人类生物寿命的技术,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衡和伦理挑战。”(辰辰)